东京马拉松作为日本规模最大的马拉松,观众持续不断,其实很多日本小型比赛,观众一样是持续不断的。比如我跑过的那霸马拉松,规模要小得多,但是观众会持续不断地给我们做拉面,做蛋糕吃。
这样,运动员会有动力去比赛,他们会感激观众。
至于志愿者的服务,其实这在日本没有什么,因为志愿者用心服务是自然而然的状态。
我跑过大连马拉松,相比较而言,我觉得中国马拉松还比赛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比如线路的设计,志愿者的服务等。
马拉松助手:如果让您给中国长跑运动给出自己的建议,会是什么?
加藤嘉一:在日本,跑步最多的地方是哪里?你可能会说是公园,公园是一个拥有很大跑步群体的地方,但是日本跑步最多的地方是普通的街道。而在中国,在普通街道跑步的人占比很少,可能是因为空气不好,或者是车乱停,或者是不安全,等等。
我认为,当中国普通的街道都充满了跑者,而不是非要去奥森这样的地方才有动力跑步,那么中国的跑步运动算是真正的发展起来。
这也是整个公民社会的进步。大多数跑者不敢在普通的街道上跑的城市不是一个友好的城市。
如果街道是干净的,空气是优良的,大家都互相礼让,设计人性化,乱停乱放现象几乎没有,这样的城市肯定是大家愿意住的。
发展程度越高的社会,街道上的普通跑者数量越多。跑者愿不愿意在街道上跑,这是一个很好的标准。
中国的长跑运动,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关键不在跑者本身,整个的社会,整个的教育,整个的环境,整个的舆论,这些是充分条件,如果没有话,首先跑者的基础不会大。
中国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举办马拉松比赛提升城市的品牌;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跑步来丰富自己的人生,管理自己的健康。
日本跑步的高峰已经过了,目前处于一个平稳的发展态势,而中国刚刚起步,我能感觉到我周围跑步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对跑步的热情,政府对马拉松比赛的重视,越来越高。
跑步是一个很包容的运动,它可以容纳很多很多的人群,覆盖很多很多的人口。跑步归根结底就是自我挑战。
希望中国的跑者有这样的一个观念,共同地去推动社会的发展,而不要只关注自己跑,只为自己的成绩跑,只为发朋友圈。
跑者是社会的一部分,有了社会才有跑者,所以跑者需要有批判精神,独立思考精神,有发表意见的愿望,需要不断地对城市发展提出要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