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的产业发展,有着一个共同的经历,都是从模仿开始的。电脑、电视机、冰箱,都是美国人发明的,日本人把它们从美国扛回来,全部拆开之后,研究一个问题:美国人生产的玩意儿有什么缺陷?结果,日本人仿造的同类产品,比美国人制造的正宗产品还要先进,而且日本人会堂而皇之地打上一个标签“MADE IN JAPAN”。而我们中国企业最初也从美国和日本扛回一些产品模仿,模仿出来的东西比原装产品糟糕得多,有的企业还敢打上“美国制造”、“日本原装”的标签,因为这样来钱。
我说这一个例子,是想说明,拿来主义在世界工业发展史上是属于普通的行为,但是,关键是拿来之后怎么办?我可以很不客气地说,日本人是学了人家的技术提升了自己的产业竞争力,而我们中国人是学了人家的皮毛,但是挣了不少的钱。
有些读者很反感我拿日本与中国做比较,认为我是故意抬高日本,贬损中国。我很理解这一种反感,因为我们中国人的血液中,缺乏一种自我反省的DNA,我们总认为自己是对的,错的都是别人。即使自己错了,打死也不肯承认。正因为有这一种劣根性,导致我们很难以一种谦恭的心态去对待别人、看待自己,也导致了我们缺乏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往往很难做出精品,芯片和发动机便是如此,这也是我最为担忧的问题。
特朗普发动中美贸易战,第一个中枪倒下的,是中国著名的通讯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中兴的倒下,让我们知道了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与世界的距离。同时更让我们惊醒:掌握核心技术有多么的重要。
30多年前,美国也曾经发动过一场对日本的贸易战,也在核心技术领域掐过日本人的脖子。那么,日本人是如何打响保卫战,又是如何在核心技术领域尤其是半导体芯片领域赶超美国的呢?这是我今天想跟大家聊的话题。
1942年,在美国诞生的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它是一个占地150平方米、重达30吨的庞然大物,里面的电路使用了1 .7468万只电子管、7200只电阻、10000只电容、50万条线,耗电量150千瓦(下图)。显然,占用面积大、无法移动是这一台电脑最直观和突出的问题;如果能把这些电子元件和连线集成在一小块载体上该有多好!我们相信,当时有很多人思考过这个问题,也提出过各种想法。典型的如英国雷达研究所的科学家达默,他在1952年的一次会议上提出:可以把电子线路中的分立元器件,集中制作在一块半导体晶片上,一小块晶片就是一个完整电路,这样一来,电子线路的体积就可大大缩小,可靠性大幅提高。这就是最早的有关集成电路的构想。晶体管的发明使这种想法成为了可能,1947年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制造出来了第一个晶体管,在晶体管发明后,1958年至1959年之间,基尔比和诺伊斯分别发明了集成电路,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芯片”的雏形。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