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徐静波:日本人是如何对抗美国独自造“芯”的

作者:佚名  来源:china.com   更新:2018-5-3 17:35:11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为此,日本通产省在机械情报产业局下面专门设立了一个叫作“电子情报课”的机构,负责策划计算机及其关键的存储器的开发战略。通产省还于1975年7月成立了包含多名产业界和学术界人士在内的“大型集成电路(VLSI)研究开发政策委员会”。经该委员会充分酝酿,通产省最终决定于1976年3月10日成立由政府和民间企业共同出资的共同研究开发组织——“VLSI技术研究组合”。


参加“VLSI技术研究组合”的企业全部由通产省选定。它们是日本电气、东芝、日立、富士通、三菱电机。除美国独资公司日本IBM外,几乎囊括了日本境内所有的大型半导体生产企业。同时,通产省还决定在“研究组合”下面设立一个研究基地——共同研究所,由通产省所属的工业技术院电综研和各参加企业负责派遣科研人员组成。尽管日本早先已成立了很多形形色色的“研究组合”,但由存在竞争关系的企业各自派遣研究人员组成相对稳定的共同研究所置于“研究组合”之下,这还是第一次。


“VLSI技术研究组合”的最大功绩是成功开发出了半导体加工过程中的关键设备——缩小投影型光刻装置。为开发这种精密装置,“VLSI技术研究组合”以势在必夺之势,在共同研究所内组建了相互独立的三支团队。三支团队研发半导体加工装置的技术路线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技术突破为日本后来在缩小投影型光刻装置乃至整个半导体生产设备领域确立优势地位奠定了基础。“VLSI技术研究组合”启动以前,日本半导体生产设备的80%左右依赖从美国进口,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全部半导体生产设备都实现了国产化,至80年代末日本的半导体生产设备的世界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0%。1980年,全球半导体生产设备销售额最高的十大公司中,日本只有1家;1989年迅速增长到5家。如以缩小投影型光刻装置这项关键设备为例,1980年前几乎全部从美国进口,但从1985年开始,日本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便超过了美国,到2000年时,除荷兰的AMSL外,生产、销售这种关键生产设备的厂家都是清一色的日本公司。


由于在共同研发过程中逐渐掌握了集成电路的高精度加工以及晶圆大口径化、印刷电路的快速检测等技术,故日本在存储器生产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日本企业又再接再厉拿下了80%的全球市场份额,迫使英特尔、摩托罗拉等多家美国半导体企业退出了存储器领域的竞争。至于“研究组合”作为主要目标开发的1MDRAM,日本企业抢占到近90%的世界销售份额,远远地将美国的半导体生产厂家甩在了后头。


1980年,日本的集成电路对美贸易出现顺差。到1986年,日本半导体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便开始超越美国。上世纪80年代,日美贸易战争中打得最为惨烈的战场就是半导体。虽然如此,日本以自己独有的核心技术,在其后十年中,除个别年份外,日本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始终高于美国。1995年,世界半导体企业前十中,日本占了5位:NEC(第一)、东芝(第二)、日立制作所(第三)、富士通(第八)、三菱电机(第九)。这种状况直到1995年微软推出视窗95,英特尔推出与之相配套的改进型奔腾处理器之后,才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樱井日奈子和吉泽亮主演电影《

    日本设计生产“西服型工作服”

    日本网友质疑热巴整容 这证据让

    日本开发出现实版“变形金刚”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