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国乒的隐忧
日本正在抓紧后备力量培养,那么中国自身的乒乓青训呢?
“张本智和曾在4年前来过我们这学习打球,他当时的水平和1998、1999年出生的小孩差不多。”上海华东理工大学俱乐部的乒乓球教练张瑜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6月2日,在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2018年“EVCARD杯”乒乓球锦标赛上,这位曾经拿过大学生运动会冠军的教练向澎湃新闻记者分析起了中日青少年乒乓人才培养的话题。
在她看来,基础庞大的国乒并不是没有隐忧,“我们现在小学组的人数还是很多的,但到了初中之后,学生们要面临升学和其他的选择,这个空档的孩子都是重在参与的水平。”
而与日本学习乒乓球的孩子相比,中国青少年的大赛经验还是太少了,“我们的小朋友技术水平都是很高的,但往往一到赛场,心态就出现问题了。”
今年,华东理工大学俱乐部派出三名2003年出生的小将参加比利时的青少年比赛,“我们团体是冠军,但单打输给日本队了,其实就是外战经验太少了。”
“没办法,日本小孩参加太多比赛了,真的是什么比赛都参加。”张瑜感叹道,“不仅比赛的机会多,他们由于课业压力小,平时训练的时间也比我们的孩子多。”
不过,也正是意识到这个问题,中国乒协不仅从去年开始让国乒采取团战和以赛代练的模式,同时也给予基层青少年们更多参与国际大赛的机会。
但从“断代培养”到全面提升,日本显然希望通过不同年龄层的人才培养来加深自身厚度,从而在未来20年甚至更久远的时间与国乒比拼。
上一页 [1] [2] [3]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