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岳光
在海量数据中找规律,正是AI(人工智能)最擅长的。那么,在较为抽象的政策分析中,AI的表现如何呢?最近,日本研究人员通过AI为近年来日本经济不见起色、成长乏力做了一个独特的诊断。主要原因竟然是,40岁的男性不结婚。
经济分析不用经济学基本概念,靠谱吗?如果按AI的思路往下走,似乎有一定道理:一个40岁的男性,一般工作接近20年,在单位应成为骨干,那么他的工资要比新人高出2到3倍,如果他适龄结婚(日本男性结婚年龄平均为30.5岁),40岁时至少有一个孩子在上小学。孩子要上补习班,还要考虑为孩子上大学准备好一笔学费,孩子大了要买自己的房子,手头现金肯定不够,于是从银行贷款……也就是说,40岁的男性一直到60岁退休,要经历实打实的、持续“高强度”消费的20年。而有关调查显示,日本职业男女40岁不结婚的比例大约占这一年龄段的37%左右。本该有的消费能力被沉淀下来。没有消费就不能拉动经济。如此说来,AI的眼光的确独到。
现在,日本企业普遍感觉人手不足,约30%的新人3年内会辞职。要解决这个问题AI能做点什么?某IT公司将所有职员的日常行为(包括几点休息,休息时喝茶还是聊天,下班后喝酒还是看电影等)全部纳入数据库,每隔一定时间,电脑会自动生成一些小问卷发给所有员工。如:最近心情如何?看电影了吗?某项计划完成得顺利吗?回收上来后AI通过大数据分析,确定每一个人情绪的微小变化。这样,新人与骨干员工之间的差异立刻就能显示出来。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留意尚未察觉自己烦躁情绪的新人,有意识地改善他所处的环境。这个方法在一些人员流动很快的企业使用后,离职率下降了15%。此外,针对企业应如何提高效率,AI的结论是,一个有着众多部下的主管,连续工作11个小时以后决策正确性最高。AI还告诉人们,上午的会议不要超过5分钟,一天开会不要超过3次,邮件在150字以内等,都可以保证效率。
目前,已有日本AI开发企业开办培训班,让AI研究不同企业的业务规律,企业在专家指导下开发各自AI系统。不过,在AI开发者和用户之间也会产生价值认同差异,这客观上阻碍了AI的应用计划。比如,某空调厂家的维修中心接到用户的故障报告,本来是小故障,但AI经过对数据的分析预测,得出一个结论:该设备需要中修。而客户不一定能痛快地接受AI的建议。因为从小修变成中修,企业要多支付很多修理费用,这或许会影响企业原有的财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