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在线 国际新闻 】作为一个人口密度极高、生活水平也极高的发达国家,日本却没有人口大国和工业国家的通病——垃圾围城。目前日本每年每人的垃圾生产量只有410公斤,为世界最低,比一些贫穷的农业国家还要低,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其实日本人口密度是比中国要大的 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日本有效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可以说,日本这样一个大国的生存,就是紧密与垃圾分类绑定的…… 被逼无奈的垃圾分类 日本的垃圾分类体系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完善的,不过在此之前,日本和垃圾的斗争已经持续了很久。 明治维新后,日本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让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逐步走入公众视野。1900年时,日本已经制定了《污物扫除法》,规定城市行政部门应当负责垃圾的处理,这也为后来的一系列法案打下了基础。 开启工业化之后 日本人发现大海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干净了 不过当时的垃圾问题还不算严重,毕竟发展程度有限,尚未彻底工业化的日本社会也产生不了什么垃圾。一直到了二战之后,由于日本急于复苏经济,对垃圾的处理只是简单的混合收集填埋,垃圾处理能力跟不上垃圾“产量”的问题逐渐显现,日本也有了垃圾围城的毛病。 到了1970年,认识到问题严重的日本国会终于通过了《废弃物处理法》,明确规定生活垃圾由政府处理、工业垃圾由企业自行负责的原则。有了惩罚的制约,对企业污染的控制得到了加强,但生活垃圾还是个大障碍。 而且经济的复苏和美式生活的流行 使得消费之下的垃圾产出也急剧增加 日本人口密集、面积狭小,且国内山地众多,缺乏适合人类居住的平原地区,这就意味着日本无法像其他国家那样大规模地用土地填埋的方式处理垃圾,发达的垃圾焚烧厂就应运而生了。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垃圾焚烧厂的的数量占到了全球的70% ,国内有六成城市的固体废弃物通过焚烧处理。 同时也带动了一大波上游的环保设备生产 焚烧垃圾固然爽,但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当时日本空气中测得的二噁英水平是其他工业国家的10倍,空气与土壤中的二噁英含量均严重超标,成了名副其实的“二噁英大国”。而二噁英这种物质有强烈的致癌性,进入人体后无法降解、排出,对人体的免疫功能和生殖功能都有损伤,甚至可能能造成身体部位畸形。 终于,政府开始意识到垃圾问题还是要换种思路解决。80年代,日本政府推行了一系列垃圾分类回收试运行办法,初步形成了一套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 进入90年代后,政府提出了提出3R概念(减少原料Reduce、重新利用Reuse和物品回收Recycle),并从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层面逐步完善了垃圾分类回收相关法律。 从这3R原则也能看出垃圾分类回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可以再利用。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而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所以当然要最大化地利用。 拿塑料来说,日本曾经是世界第二塑料生产大国,废弃塑料曾严重困扰社会。3R政策确立后,废弃塑料瓶、罐头等都能得到回收并作为再生资源来生产新的产品。 无论哪一种都要尽可能充分再利用 到2010年,日本全国共收集PET塑料瓶62.8万吨,其中29.8万吨在国内得到回收利用。所回收的PET废瓶,在日本国内有17.2万吨经过破碎和清洗,得到高品质的PET瓶片再生原料,可用于生产塑料膜,化纤等。至于饮料瓶,也会在瓶中的异物、瓶盖及商标纸去除后,被压缩打包成瓶砖,再提供给资源再生企业。 不止于此,生活垃圾经高温处理后可以用来发电,发电后产生的次生垃圾炉渣可以在灰渣综合利用厂的生产线上变成建筑骨料或环保砖,重新用来铺路、建房;那些废弃家电也能成为新的资源。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资源匮乏的日本才会在世纪之初相继推出《家电回收利用法》、《汽车回收法》等垃圾利用法,完善了其垃圾分类回收法规。 民间落实的举措 决心虽好,实际落地的时候却困难重重。 根据日本的垃圾分类法律,除了分为可燃和不可燃垃圾外,资源性垃圾还细分为塑料、纸张、旧报纸杂志、旧衣服、塑料饮料瓶、听装饮料瓶等等。另外,换电视、冰箱等家电还必须和收购商之类的专人联系,并支付一定费用。大件的垃圾每年只能最多扔4件,否则需要另外付钱。 更“精致”的操作是扔垃圾。日本家庭的墙上通常贴有垃圾回收时间表,每周7天,每天回收垃圾的种类各不相同。住户需要在垃圾清运当天的固定时刻前,把垃圾送到指定地点,不能错过时间,否则就要等下周。 所以在法条执行的一开始就矛盾多多,大家都对垃圾管理缺乏兴趣,能偷懒的地方就偷懒——人性的弱点放之四海而皆准。 东京新宿区为居民提供了包括中文的 11种语言的垃圾分类说明书 显然日本政府都此有所了解,宣传教育是一方面(国民环保教育从幼儿园开始抓起),更重要的是为民众搞垃圾分类提供方便。对每一类垃圾,商店都有对应的垃圾袋出售,而多数产品的包装上都会注明此类包装属何种垃圾。 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为了让民众弄懂垃圾怎么分类,一些地方政府(如横滨)还推出了手机app,需要扔垃圾时打开app查询,就能获得垃圾的分类属性和应该怎么扔。App覆盖了生活中两万多种日常用品,无比智能。 属于垃圾的app 全世界也少见的“便民服务” 不过在呼吁民众环保这种事上,全世界的政府都一样,起到的作用限于呼吁和督促,关键还得靠民众“自觉”。所以垃圾分类的的贯彻落实,和日本民众的自发行动是分不开的。 设施是准备好了 但如果大家都无所谓随便扔 那这套投入也是没啥用处 在垃圾分类这件事上,日本人能自觉到什么程度呢?大多数日本人对待垃圾有一个习惯,如果在外面产生了垃圾且没有遇到“合适的”垃圾箱,他们常常会把垃圾带回家之后分类扔掉。 这种社会风气真是非常难得 在日本的同学曾吐槽,她与日本朋友一起出门在外时,朋友甚至把剪下来的指甲屑用纸包好,一路带回家按分类扔掉,如果是从头上掉下来两根头发,也完全会这么做。而当时她自己甚至不清楚指甲屑属于哪一类垃圾…… 可以这么说,日本人早已在内心中为自己的行为定了规则,剩下的只有自觉执行而已。因此,即便是周围没人,日本人也会觉得似乎有人在盯着自己一样,绝对遵守规定。 即使对于垃圾分类这种麻烦事,凭着自觉养成习惯后,也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了。 参与有机生活 垃圾分类贯彻十几年后,截止到2008年,东京的垃圾年产量相比20年前已经减少了一半。能有如此成果,正是多亏了每一位日本民众的自觉践行。 就垃圾分类回收而言,我国虽然未能做得像日本那么细致,但在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立法的脚步也从未停下。 从1979年9月中国颁布的建国以来第一部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把中国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方针、任务和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到今年1月,我国第一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实施,中国的环保立法也在不断更新。 但从日本的例子来看,环境保护这件事却不是仅仅靠着政府和那些细则条例就能做好的。它需要大到企业、小到个人的自觉参与——这一点我们要向日本学习借鉴。如果每一个国人都能身体力行地参与到绿色有机世界的运动中来,才能让这个历史进程向前一大步。 原标题:日本人口比中国更密集,为什么没有垃圾围城? |
日本人口比中国更密集,为什么没有垃圾围城?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日本跨境电商平台都有哪些?
大爆冷!国乒名将决赛2:3输球,日本小将连胜四位国乒选手夺冠
这位女孩会不会成为日本未来女皇
岸田文雄当选日本第101任首相
第二届岸田内阁启动,新任日外相是岸田培养的接班人?
中方对岸田文雄连任日本首相表示祝贺
日本通信巨头提交故障报告:近1300万用户受影响
日本新任首相:应对新冠疫情等是政府当前要务
日本冲绳附近海域发生6.6级地震
岸田政权“真正起航” 日本政局暗流涌动
日本发生禽流感疫情 将扑杀逾14万只鸡
日本速滑队发生群聚感染 恐将影响对参赛队员的选拔
日本12月启动第三剂新冠疫苗接种 明年3月起开设职场接种点
日本11月9日新增确诊病例204例 重症病例时隔1年3个月低于100例
日航和全日空将从2023年开始在日本国内30个机场共用值机系统
日本政府新设3个数字化主题会议以推动多领域改革
东京吉祥寺附近商业街发生路面塌陷 垃圾收集车被卡住
日本11月1日新增确诊病例86例 降至去年6月以来最低值
三连杀!羽毛球三大团体赛吊打日本 国羽还是牛
日本2020年度“不登校”人数、自杀事件数创历史新高
远程办公不利工作?日本推进工作方式改革在困境中求突破
日本9月信用卡消费指数连续10个月下降 三大百货商场近半年均亏损
塔摩利主持音乐节目34周年 再次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东京都医疗体制仍维持“3级”警戒级别 呼吁警惕疫情反弹
日本东京车站发生持刀伤人事件 致2人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