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来自外资投行野村证券研究报告中一段关于“中国央行入市购买股票ETF”的猜想引爆了市场。 资料图 当然,这个大胆的猜想被很快证伪。不过,要说日资背景的野村证券能够提出这一猜想也并不稀奇,毕竟日本央行是主要经济体中极少数直接介入股票市场的央行。 “我们将牛牵到水边,告诉它们水的味道不错,但它们并不喝。所以我们应该亲自喝水,向牛展示水的味道很好”。日本央行原委员须田美矢子(Miyako Suda)曾形容日本央行通过ETF来购买股票的行为。 只不过,在更多人来看,这些年来日本财政把自己灌了个水饱,但国内企业和个人却似乎还是无动于衷地观看财政喝水秀,依然不怎么爱喝水。 那么,日本央行到底自己在股市中喝了多少水呢? ● 2010年10月,日本央行启动“养鲸”经济刺激计划,提出将央行购买股票ETF作为货币宽松政策的一部分,规模为每年4500亿日元,意在提高本土投资者所持有的股票占总金融资产的比重,降低权益资产的风险溢价,刺激企业进行主动投资。 ● 2013年4月,日本央行推出QQE(ETF购买被当作QQE的一部分政策举措),规模大幅提高;到2016年7月年度购买规模已扩大至6万亿日元。 ● 2018年全年日本央行购买ETF金额合计达6.5040万亿日元,首次超过6万亿日元。 任性地买买买之后,日本央行也变成了国内市场中最大的巨鲸: ● 截至2016年年底,据彭博估计,在日经225指数公司中日本央行位列81家公司的前五大股东。 ● 截至2017年6月,据日经统计,日本央行是833家上市公司的主要股东。 ● 根据2018年6月26日东京证券交易所发布的股票分部状况调查,在3735家上市企业中,日本央行进入1446家企业的前10大股东之列;而截至2018年年底,日本央行的股票和ETF总持仓为24万亿日元,占日本央行总资产的4.4%,占交易所总市值的3.7%。 不过,事与愿违的是,尽管日本央行不断地提高ETF购买额度,但“本土投资者所持有的股票占总金融资产的比重”并没有按照预期那般上演。 在日本央行开始购买ETF的这几年,表面上看股指的确上涨了,但散户的持股比例逐渐下降(也是唯一一个持股比例下降的主体),股价上升的财富溢出效应并未惠及日本国内的投资者。 换句话说,将牛牵到水边,告诉它们水的味道不错,但它们并不喝;亲自示范向牛展示水的味道很好后,牛还是不愿自己去尝试。 托市托成大股东,当下市场对于日本央妈的担忧一点也不少: 一是由于日本央行的爆买计划,日经指数225家公司的浮筹被悉数吸入。一旦企业的自由流通股进一步枯竭,流动性将进一步下降,导致个股的波动性升高。 二是资金流入驱动的交易将扭曲股票市场。个股的买入理由不再是基本面,而是资金的涌入。近年来,每当日本东证指数下跌超过0.2%,日本央行便会介入买入ETF,防止可能出现的崩盘。由此,投资者可以不再关注公司的基本情况,而紧盯日本央行的日常购买股票即可。 三是市场永远高悬一把叫做退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日本央行不可能永远持有大量ETF,一旦决定停止购买、甚至开始抛售ETF,难以预料其对日本股市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归根到底,健康的市场依靠的是经济的基本面、上市企业的盈利估值和投资者的信心,若不然,强按牛头不喝水的故事,一样还是会上演。 |
日本央妈买股记:强按牛头不喝水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日本1月核心CPI继续同比下跌
日本1月核心CPI继续同比下跌
民众狂存钱 日本要打新冠持久战
维持宽松货币政策 日本经济状况正在逐步改善
共同社:七成以上日本大企业认为日本经济今年复苏缓慢
维持宽松货币政策 日本上调经济增长预期
日本财政状况“极为严峻” 货币政策“局限”凸显
日本去年核心CPI下跌0.2%
日本2020财年经济预计萎缩5.6%
七成以上日本大企业认为日本经济今年复苏缓慢
七成以上日本大企业认为日本经济今年复苏缓慢
疫情遏制消费 日本家庭现金和存款额创新高
日本央行宣布延长企业融资优惠政策期限
日本11月核心CPI创10年来最大降幅
大型制造业企业信心指数继续回升 东京股市小幅上涨
疫情遏制消费 日本家庭现金和存款额创新高
日本央行宣布延长企业融资优惠政策期限
日本11月核心CPI创10年来最大降幅
大型制造业企业信心指数继续回升 东京股市小幅上涨
变身股市最大“金主” 日本央行买不停
日本央行从日本股市获利560亿美元
日本经济预估下调加大政策应对压力
日本央行预计2020财年经济萎缩5.5%
日本央行料按兵不动 避险助美日创一个月新低
日本大型制造业企业信心指数止跌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