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上午,日本政府正式公布新年号为“令和”。由于新年号取自日本最古老的诗歌集《万叶集》卷五咏梅诗篇中的“初春令月,气淑风和”,系公元645年日本首次使用年号“大化”以来,时隔1374年首度没有直接引用中国典籍。此次改元的背景是日本宪政史上首次天皇“生前退位”,这个新年号蕴含怎样的深意,反映日本政府怎样的考量,折射日本社会怎样的思绪变化,日本又将开启怎样的时代?包括日本国内及周边国家都给予了关注。
按照首相安倍的释义,希望每位日本人,都能如度过寒冬、在春日中盛开的梅花一般,在对明天充满希望的同时,各自绽放出绚烂的花朵,这样的日本才是“令和”的指向所在。日本朝野希望,新年号能够一扫平成期“失去的20年”弥漫日本社会的颓势,开启安倍倡导的战后外交总决算、走向正常国家的新气象。塑造没有战争的和平国家新形象,也给日本一个通过塑造本色传统传递文化自信,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国家自强意识的机会。而选自《万叶集》,也是要彰显日本人对自身文化乃至文明独树一帜的举国认同。由于《万叶集》收录的诗歌来自社会各阶层,也是要借此释放上下同心、官民平等的寓意,营造日本“一亿总活跃”、国民共进退的氛围。可以说,新年号的选定既凸显了日本作为岛国的传统文化张力,也折射了日本面临的现实挑战,汇集了执政者提高国家凝聚力,塑造日本独立性,重构多边主导力、传播感召力等诸多考量。
新年号公布后,在中国网络上也引起了一些复杂评论,以及有关日本是不是要对中国文化“断舍离”的猜测。笔者认为,虽然新年号“去中国化”的用意不能说一点没有,但“改元”作为别人自家范围的事情,做怎样的选择似乎都无可厚非。况且,日本延续起源于中国西汉时期的纪年传统;“令和”引用原文的汉意也很优美;再加上使用汉字作为新年号这个举动本身,都是中国文化深刻影响日本的历史印痕,对此需要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高度去认知。
平成年代,日本经历经济泡沫破裂、地震、核泄漏、水灾等不幸,日本民众对年号中再次出现“和”字感到很亲切,寄予生活稳定、世界和平的期望。我们祝福日本能通过改元迎来革故鼎新、实现再生的新发展,同时也希望“令和”能真正开启日本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为区域稳定与交流促“和”,为通商机制与合作模式建“和”的新时期,真正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区域发展的积极力量,这才是“令和”引领日本新时代的应有之义。(作者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