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昭和男儿”“平成废柴”,这些具有时代特色的标签性称呼,相继退入历史的帷幕。倾听着“令和”匆匆来临的时代脚步,人们不禁想问:新时代的日本人呈现的将是什么的新形象?
在讨论新形象之前,我们不妨重温一下旧形象。在日本,提到“昭和”,人们的脑海中都会呈现出一道“切割线”——1945年。尽管“昭和”的起始与终止年分别是1926年和1989年,长达64年之久,但是由于1945年(昭和二十年)日本的战败,让人们不得不把“昭和”年代划分为“战前昭和”和“战后昭和”。在“战前昭和”将近20年期间,日本疯狂地对外发动了侵华战争,不仅给被侵略国家带来深重灾难,也导致310万日本人在战争中死亡。这其中,大多是遭受军国主义驱使的人。
在“战后昭和”的40多年间,日本凭借着“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以及“企业内工会”三种企业管理“神器”,在战败的废墟上重新崛起,跃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其中,涌现出来的“企业战士”“商业战士”,展现出“热血男儿”的精气神。
从1989年开始,伴随着裕仁天皇病故,明仁天皇继位,日本的年号从“昭和”转入“平成”,时代特征也发生了变化。截至2019年4月30日,明仁天皇的“生前退位”,“平成”也将落下帷幕。就在这个时候,笔者阅读了东京大学教授吉见俊哉等9位学者共同撰写的《平成史讲义》一书。
从时间的节点上看,这本书好像是在催促明仁天皇“退休”一样,或者是想在明仁天皇健在的时候就“盖棺论定”。从内容上看,这些学者们没有高唱赞歌,而是近乎苛刻地把“平成史”定位为一部“失败史”,甚至称为“第二次战败”。他们从政界、经企界、媒体界、教育界等方面的变化,论述“平成”30年经历了泡沫经济崩溃、挫折、萎缩、危机,指出日本在平成年间陷入“国际化”“网络化”“少子高龄化”的怪圈。对于这种评价,或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能否认的是,“平成废柴”就是这种时代背景下登场的一种称呼。这里面,有客观描述,也有几分无奈的悲哀。
接下来,从2019年5月1日开始,随着德仁皇太子的即位,日本将启用新的年号——“令和”。当人们还热切关注新“年号”是否“脱中”的时候,日本媒体却聚焦现在日本的年轻人,称他们不愿意和父母进行交流,感觉“麻烦”,同时热衷于智能手机。来自日本业界团体“计算机娱乐协会”的数据统计则表明,2017年在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上玩游戏有3514万人,是2013年人数的1.3倍,占日本总人口的大约四分之一。由此,笔者预测日本将出现“令和电玩”一代新人。
“令和电玩”这个称呼,如果在汉语发音时带上儿音,或许会感到一种奚落、嘲弄之意,或许被认为是一种贬义。但是,笔者认为,“电玩”正在成为一种日本社会的发展趋势,青少年热衷看手机、玩游戏,圈子越来越小,行动越来越少,而社会上则智能产品不断涌现,从无人驾驶汽车到无人机,从机器人到智能办公,这一切都是“电玩”的社会化表现,也会靠在“电玩”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发扬光大。
记得笔者在采访日本一位机器人工程师时,他就说过:“我是看手塚治虫的《铁臂阿童木》长大的。那个时候,机器人还是一种理想。现在,机器人在我们手中已经变成一种现实。”正因为这样,一代“令和电玩”,有可能引领日本的“智能革命”,有可能提升日本各种“电玩”的产品质量和数量,有可能让日本用一种新的方式走向世界。不管怎样,日本的“令和电玩”一代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作者是南京大学华智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