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买买买!韩国免税店数十亿元商品,竟要被烧掉?”消息一出,一片哗然。
据央视财经报道,韩国的免税店曾因为利润丰厚,一度被比喻成“下金蛋的鹅”。但本月以来,韩国免税店行业整体销售额同比减少了90%,多个机场免税店已经关闭,市内免税店也纷纷闭店或调整营业时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韩国免税店行业积压了约合人民币数十亿元的免税品。根据韩国相关规定,没有售出的免税品必须进行焚烧等销毁处理,这意味着大量的服装、饰品、箱包等商品或将付之一炬。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天下财经》栏目视频)
韩国免税店协会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2月份韩国免税店总体销售额为1.1025万亿韩元,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3月1日至15日,韩国免税店营业额同比减少80%左右。
危急之际,韩国免税店行业已向韩国关税厅提议,希望通过百货店、折扣店等国内流通渠道来消化库存,但由于审批复杂,预计最快要在今年下半年才有结果。韩国业内人士预测,随着疫情持续,如果缺乏强有力的救助措施,再过几个月韩国免税店行业或将面临崩溃。
日韩免税业受重创
目前,全球免税品主要消费地区包括韩国、日本、美洲、欧洲和中国,其中韩国是全球最大的免税市场。2018年韩国免税业销售额达172.38亿美元,同比增长34.6%,约占全球市场的23%,其中,中国消费者的贡献率占韩国免税的八成。
日本免税业的日子,也不好过。早在3月10日,日本媒体就曾报道,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赴日外国游客大幅减少,日本大型免税连锁店Laox,近期关闭了鹿儿岛、冲绳、北海道等地店铺。据悉,Laox在日本国内有超过40家门店,近90%的销售额来自访日外国游客。位于鹿儿岛店铺开设于2017年,主要服务于访日邮轮乘客。
日本免税市场的情况是,主要以机场免税和市内退税为主,其中机场免税是日本最大的离境免税渠道,而进境免税和市内免税则刚开始起步。2018年日本免税业销售额达31.81亿美元,同比增长25.6%。
受疫情影响,日本大型免税连锁店Laox多家门店关闭
重压之下,免税业正苦寻销路自救。重度依赖来韩游客经济的韩国免税店,正和屋檐网(手机出境游旅游服务软件,2014年由韩国(株)千度国际有限公司创立)开展合作,将免税店百万商品,如香奈儿、兰蔻、SK-II、雅诗兰黛等品牌通过狙击客(海外直邮平台),用底价且包税的方式,让利补贴消费者,实现倾销;
4月21日,(会员制电商)海豚家宣布与全球排名前十的“乐天线上免税店”展开合作,平台将纳入来自于欧洲、亚洲的免税店集团等全球多地免税店的各大品牌,联动线上线下优质资源,通过海豚家App为全球各地免税品拓销,以实现销售回暖……伴随着全球疫情升级,全球实体零售重启遥遥无期,免税业所要面对的无疑是一场持久战。
激战海南加码免税赛道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2008-2018年,中国免税业销售收入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其中,2016年,中国免税业销售收入281.5亿元人民币,超越英国和美国,成为全球第二的免税大国。中国免税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数据则显示,2018年中国免税业销售收入达到395亿元,同比增长26.5%。
2020年,免税领域相关企业,也是动作不断。
4月11日,中国旅游集团和海航集团宣布,双方将充分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自贸港政策优势,在航旅产业、免税业务等领域开展多层次合作,共同把日月广场打造成海口市内免税购物中心,扩大免税经营面积、丰富免税品种类;4月11日-13日,中国旅游集团旗下海南四家离岛免税运营门店,携手海南全省旅游企业,共同推出“助力自贸、免税嗨购”主题促销活动。
“从当前疫情发展情况看,进出境免税业务的恢复仍需要较长的时间。在国内旅游率先恢复的前提下,海南离岛免税有望成为免税业务发力的方向。 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发挥集团在海南岛的旅游产业优势,力争通过一系列的大型旅游+免税的营销活动,把海南旅游零售市场打造为国内游客的首选目的地。”中国旅游集团免税业务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本次疫情对免税行业会带来一定的困难,无论是国内的免税企业,还是国际的免税企业,以及全球品牌商,都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
继2019年6月凯撒旅业与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有限公司(国内唯一拥有市内国人免税店经营资质,以及同时具备口岸进境与出境免税牌照的公司)达成合作,入股天津国际邮轮母港进境免税店;2019年11月,以自有资金设立海南同盛世嘉免税集团有限公司,进入海南离岛免税产业……2020年,凯撒旅业再度发力免税领域。
3月18日,凯撒旅业下属全资子公司凯撒同盛中标北京嘉宝润成免税品商贸有限公司增资扩股项目,并与中出服签署了《增资协议》,增资金额为8000万元。股权结构变更后,凯撒旅业将持有这间北京市内免税店40%的股权;4月9日凯撒旅业称,将公司注册地由“陕西宝鸡”变更至“海南三亚”;同期发布公告称,将斥资2亿元,持续夯实海南布局……至此,从离岛免税到市内免税店,2020年凯撒旅业在免税领域的布局“再上一层楼”。
2月25日,众信旅游宣布,通过与中免集团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及后续的具体协议,正式进入免税和购物领域,双方将共同在境内外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旅游+购物”业务;3月11日,众信旅游又与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总部经济、文旅融合创新、入境入岛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境内外宣传推广和目的地市场营销等领域进行全面合作……
可见,疫情虽延续三月有余,出境游、入境游、省内游全线重创,免税相关业务全线停摆,但并未让相关企业,丧失对免税业的信心。加码免税赛道,释放出怎样的信号?激战海南,为何?
新一轮的竞速赛
“自2018年海南自贸区成立以来,旅游、免税这两大版块在当地市场中的地位日益被强化。近两年,国内旅游企业更是争先恐后的入局海南旅游业和免税业。4月13日是海南自贸区自贸区建设满两周年,在这一关键节点和自贸区迈入第三个年头之际,海南免税业也开启了新一轮的竞速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认为,一方面,免税业务利润高且成长空间巨大,加之海南特殊的政策优势,未来,海南将成为旅游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切分免税消费蛋糕。
另一方面,当前出境游、入境游恢复遥遥无期,随着接下来国内防控局势的不断好转,一旦国内跨省旅游“解封”,海南势必将迎来大批集中释放的国内旅游需求。
免税行业的高利润和潜在的消费需求,确实值得相关企业“争相涌入”,但现实困境和挑战也确实不少。自从1947年现代免税业诞生于爱尔兰香侬机场以来,各个国家和地区根据自己的条件普遍开展免税业务,机场免税店逐步成为全球一种主要类型的免税店,后来,免税业务逐步拓展到机上、船上、市内、火车站、港口及外轮供应,向出入境旅客提供世界各地物美价廉的免税精品;
我国免税业产生于1979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正由最初的单一类型向多样化、全方位发展。目前,国内免税店业态主要分为三种:出入境免税店、市内免税店和离岛免税店。其中出境和入境免税店主要经营区域为机场、边境、港口、车站等出境口岸海关隔离区;市内免税店主要设置在城市繁华商业区;离岛免税店主要设置在岛内,不同免税业态在免税对象、免税手续等方面各有不同。
“免税零售属于特许经营行业,免税品行业采用牌照授权运营机制,具有极大的垄断性。近年来,越来越多拥有资源优势、业务布局多元的旅企也通过与有牌照的企业合作方式进入免税领域。2018年之后,中国免税业虽仍由少数企业运营,但新进入者不断增加,免税领域热度越来越高。”吴丽云认为,但从短期来看,免税业的市场格局不会有较大改变。
具体来看,在现有的政策之下,旅游企业只能依靠与持有牌照的免税公司合作,才能实现在免税领域的业务开展。这些持有牌照的免税公司深耕行业多年,市场占比高,旅企对它们有着较大的依赖性。加之旅企先天优势不足,后天发展业务体量较小,很难对老牌巨头免税公司形成冲击,乃至撼动市场格局。
浦东机场日上免税店
“哪怕如此,中国免税市场仍还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国内免税市场还有巨大潜力可以挖掘。当前,相关政策正不断释放松动信号,对于旅企进入免税领域,将形成利好。”她补充道。
3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完善免税业政策;海南省财政厅3月25日透露,为进一步发挥离岛免税政策对海南旅游的促进作用,加快推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海南正争取中央支持,在自贸港框架下进一步开放该政策;此前,海南省政府出台的《海南省旅游业疫后重振计划——振兴旅游业三十条行动措施(2020-2021年)》中,表示将引导免税品经营企业在现有门店增加品牌数量,简化免税购物手续,扩大免税品网络销售规模……吴丽云认为,相关政策将激发免税业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活力,有望在疫后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政策推动下,或将带来两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放松免税牌照”或将成为可能。 目前我国共有中免、日上免税行(已被中免收购)、海免(已注入中国国旅)、珠免、深免、中出服、中侨等七家企业拥有免税业牌照,稀缺的牌照资源是公司目前利润的主要来源。政策加持之下,更多旅企布局免税行业,“捆绑式合作”困境或将有所缓解;
二是,市内免税店政策放宽箭在弦上,或将迎来机会。 作为新兴免税商店类型,市内免税店有着营业面积大、旅客购物时间相对充裕等优点,自1990年首家市内免税店在北京开设并对外营业以来,2001年起又相继批准上海、大连、青岛、厦门开设市内免税店,2008年则在海口、三亚、琼海、万宁等四市开办市内免税店。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市内免税店经营取得一定成效,但在销售对象、商品种类、退税机制等方面仍存在完善空间和活力激发。
政策加持之下,增加市内免税商店数量、允许国人进店消费特定区域允许国人享受免税待遇、推行国产商品退税政策、完善退税模式等方面或将迎来调整和新变化。“市内和口岸免税是一片蓝海,对于很多新进入者而言,这是很有空间的发力点和发力方向。相关企业可就这一领域提起开展相关谋划和布局,内生外延为未来的业务发展做准备。”她认为,疫情对于免税领域,造成的消费冲击也不容忽视。相关政策和细则落地到作用于各免税业主体,也有一定的等待时间,当前各大企业还是需要思考当下的经营之道,发力过渡期;
线上免税业务也非常值得期待,比如日前海南免税店推出的离岛180天内线上补购政策,突破了时间限制,或将推动线上免税业务快速发展。未来,相关免税企业也需要瞄准线上业务带来的“增量”,做好“免税品预订业务”,线上线下齐发力。
“近年来,中国免税业务的长足发展,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人消费能力的持续提高,这个基本面不会变。未来,这也仍然是中国免税行业的发展的最大机遇。目前,电商行业的发展和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是对以实体店为主的免税店最大的挑战。”中国旅游集团免税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这些市场变化和市场挑战积极开展创新和变化,变危为机,向新零售方向转型。围绕免税行业的政策特点、消费者特点,根据新的市场形势和消费场景变化的业务和服务创新,将是未来免税领域发展的主题。
“2020年,中国免税行业的首要任务是尽快恢复市场、引导消费。疫情恢复后,通过丰富多彩的市场营销活动,创造消费机会,引爆消费热点。免税业务发展离不开政府主管部门的引导和品牌供应商的支持。”她认为,当前,政府主管部门正积极推进免、退税政策的创新升级,吸引海外消费回流,全球品牌商也在积极支持中国免税业务发展,疫后恢复中国免税行业,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新的突破。
(文:新旅界 吴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