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全球贸易3月创10多年来最大降幅,遭遇重大打击。现在经济V型复苏没有希望,这样的紧急时刻,全球央行几乎都走上同一条路――量化宽松。
发达国家“财大气粗”,刺激措施的力度显得更为激进。今年,美国已经释放了3万亿流动性,欧洲央行这边也加紧步伐,最早将在6月出台更多刺激措施。
欧洲央行纪要显示,如果根据在6月会议之前获得的信息,(管委会)认为经济刺激计划的规模低于所需,它完全准备好增加PEPP的规模和调整它的构成,并可能推出其他工具。
除此之外,日本也效仿美国,在4月宣布出台创纪录的1.1万亿美元刺激计划基础上,还公布了自己版本的“主街”贷款计划,向受到冲击的中小企业提供近2800亿美元贷款,防止本国经济推向更深度的衰退。并承诺购买尽可能多的公债,以将长期借款成本限制在零的水平。
随着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都接下来的困难做准备,带来的不仅仅是贬值风险,各大经济资产负债表高企加大债务违约风险,还有对高水平公共和私人债务的长期可持续性的质疑。
对此,咱们中国做了哪些应对呢?
其实,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透露,中国一是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向重要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防疫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也就是支持保供。
截至5月23日,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已支持银行向7000多家重点企业累计发放优惠贷款近2800亿元,财政贴息后企业实际融资利率约为1.25%。
而且,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12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共释放长期资金约8万亿元。其中,2018年4次降准释放资金3.65万亿元,2019年5次降准释放资金2.7万亿元,2020年初至5月3次降准释放资金1.75万亿元。通过降准政策的实施,满足了银行体系特殊时点的流动性需求,加大了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
所以,这样避免了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收缩,反而具有很强的扩张效应,这与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央行减少债券持有量的“缩表”是收紧货币正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