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娱乐 >> 正文

将永远的摩登植入日本庭园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青年报   更新:2021-1-7 6:50:34  点击:  



光明院波心庭



重森贝仑导演在松尾大社庭园拍摄



重森三玲庭园美术馆



岸和田城八阵庭



大德寺瑞峰院独坐庭


◎田芳


各国的传统文化如何传承、如何创新,是个重大而不容回避的课题。本版今向读者介绍的,是一位日本园林大师重森三玲。


日本园林这个话题,包括重森三玲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会觉得生疏。但编者以为,热爱中国园林文化、关心传统文化创造性再生的朋友,也许会从重森三玲的创作理念中获得一点启示。


重森三玲一生在日本全国设计建造了200多处枯山水庭园,是上世纪无出其右的日本造园大师。


他把诸葛亮的八阵图引入园林设计,以不攻而守来表达他对战争的否定态度——八阵庭于2014年10月6日成为日本国家级名胜之地。


他把北斗七星置于庭园,目的是让观者从脚边看到宇宙,这在日本庭园中也是首创。


他的直线切割、市松模样、卧放巨石等设计,都是传统造园中未曾用过的手法。


而位于京都大学正门东南处的重森三玲庭园美术馆(曾是他的旧宅),现已被列为国家文化资产。


这一切,他是怎么做到的?重森三玲的儿子重森贝仑,为纪念其父,拍了一部纪录片《将永远的摩登植入日本庭园——勇于创新的人重森三玲》。影片的中文配音者,为本版撰写了此文,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枯山水,就是将庭园的自然之美写成一首诗”


曾有人说日本人擅长缩小和折叠,他们发明了折叠伞和纸扇就是最好的证明,也许可以把日本庭园也看作是日本人将大自然浓缩进一方天地里的产物。但庭园存在的意义不仅是给人以感官上的美感,还折射着日本人的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


日本庭园起源于飞鸟时代,最初模仿中国和朝鲜的庭园文化,经过了平安时代、奈良时代,直至镰仓幕府时代方形成日本独有的庭园风格。日本庭园讲究用石组、白砂、池塘、苔藓、树木来表现山川、大海、森林和河流等自然景观;庭园面积不大,布景精致,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日本庭园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茶室前面的露地庭园,二是以池塘为中心的池泉庭园,三是以白砂、石组为主基调的枯山水庭园。


露地庭园是指从门口入园走向茶室沿途的风景,最有特征的当属具有路标作用的踏脚石,在绿茸茸的苔藓地毯中蜿蜒伸向茶室。池泉庭园则是有文献可考的最古老日本庭园——顾名思义是由池塘和清泉构成的风景。放在池塘周边寓意海边礁石的石块被称作荒矶,还有洲滨,即水边的空地,象征海滨景象,意在用人工的布置表现出大自然的风景。


“枯山水”一词来源于日本平安时代的庭园经典著作《作庭记》“于无池无遣水处立石,名曰枯山水”。在枯山水的景致里能感受到禅宗的“侘寂”和日本人对阴翳的喜爱,其特点是利用很多形状独特的石头组成石组,以代表岛屿,再配上白砂来布景,白砂上耙出纹理,以代表河流或大海,设计手法简洁,色调素朴。


重森三玲设计的庭园,多以枯山水庭园为主。他曾说过:“所谓枯山水,就是将庭园的自然之美写成一首诗。”三玲在保留日本传统庭园风格的基础上用独特的现代感设计出的枯山水景致,使他成为昭和时代无出其右的造园大师。


不消极模拟自然,而是积极地将自然重新组合


被称作近代庭园革新家的重森三玲(1896-1975),1896年出生于冈山县上房郡吉川村。祖父喜欢书法、和歌及俳句,这些对三玲的熏陶是不言而喻的,三玲从少年时代起就热衷于花道和茶道,这两样东西日后伴随了他的一生。


三玲年轻时在日本美术学校学过日本美术,后因钟情古建筑自学了日本庭园的相关知识,并痴迷于庭园研究。他遍访日本500多处庭园并进行了实测,编撰出版了35卷《日本庭园史图鉴》,为日本庭园的研究和保护留下了珍贵资料。


对庭园的热爱使三玲最终走上了作庭之路,他一生在日本全国设计建造了多达200处以上的枯山水庭园,其中最有名的代表作品为东福寺方丈庭园、光明院庭园、大德寺瑞峰院、松尾大社庭园等。


三玲的造园之路,起点虽始于日本传统文化,却从未墨守成规,他把自己的感性和哲学融进了创作中,虽然屡遇挫折,却从不气馁,永不言败。在绘画上,他曾大胆给日本画加入超现实主义元素,最终却没有得到认同;在茶道上,他创新了形式,并在茶会上演示给众人;在花道方面,他创办了《花道艺术》杂志,提倡前卫花道,主张不拘泥于花器、素材、空间,但因观点过于激进,也未得到响应。三玲在绘画、茶道、花道等艺术领域执意追求新意的精神,日后都在他的造园艺术上有所体现,他在对待绘画、茶道、花道、造园上始终有一个统一的理念——在传统中融入现代元素。


三玲的造园理念为“日本庭园即是艺术”,主张不消极模拟自然,而是积极地将自然抽象化,进行重新组合。他所造之园因独特的创意和前卫的设计,被世人称作“永远的摩登”。


来看看他大胆的理念:1953年,他打造岸和田城的八阵庭时说道:“庭园不应只是在地面上观赏,以后会建造天守阁,人们自然会从天守往下俯瞰,干脆为今后飞机、直升机的时代做准备,为此,我将站在以往造园史未曾有的立场上作庭设计,并以此为研究课题。”他在园里引进诸葛亮的八阵图,以不攻而守来表达他对战争的否定态度。八阵庭于2014年10月6日被指定为国家级名胜之地。


而三玲在设计大德寺的瑞峰院独坐庭时,在日记中这样评价该庭园:“方丈前庭因云门禅师独坐大雄峰禅语而命名,设计上说到底是基于禅宗的思想,是座刚健有力的枯山水庭园。在此,我尝试了以往日本庭园中全然没有的结构,将创作贯穿始终。”独坐庭的西边仅仅用白砂和苔藓打造洲滨,这也是一种前人未曾做过的尝试。


三玲的作品里既有庄严的八相庭,又有柔和的波心庭。两庭都同在1939年完成,一硬一软的风格形成了有趣的对照。建于东福寺的八相庭,得名于释迦牟尼向众生显示的八种相。三玲以方丈建筑为中心,东西南北建造了四个庭园。


星星东升西落,三玲在东庭利用东司的础石废材做出了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组成的北斗七星,目的是让观者从脚边看到宇宙。把星座引入庭园,这在日本庭园设计中为首创。


南庭用威严的石组表达了蓬莱、方丈、瀛洲、壶梁四个神仙岛屿的意象,用雪亮的白砂表现了仙岛周围的海上荒波。与此同时,又用其他石组代表了京都的五座禅宗寺院,这样便把神仙思想和佛教教义放在了同一空间里。石块与白砂均用直线分割,这在造园设计上实属创新。南庭最大的看点在于六米长的巨石采用了罕见的卧放形式,这也是三玲的创新摆法。


三玲的创新在西庭也得到了发挥。地面上用苔藓和石块铺出几何方格图形,日语叫“市松模样”,本来是用在纺织品特别是和服上的,而三玲在庭园设计中大胆采用了这种造园界未曾使用的市松图案,并把这些方格表现为渐渐消失在伸向东侧的路途中,以此来体现佛教的东渐。


直线切割、市松模样、北斗七星、卧放巨石,这些都是传统造园中未曾出现过的表现手法。传统和创新兼备的八相庭自问世以来饱受争议,后来渐渐赢得如潮好评,它也成了三玲造园的代表之作。


与此庭相映成趣的是波心庭,被称为三玲作庭中最为优美柔和的庭园,它的名字来源于禅语“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为了突出柔浅的气氛,白砂之上放置了三组玲珑可爱的石组,表现出融融月下水面波光粼粼的意境。如果说八相庭表达了庭园的刚健之美,波心庭就体现了庭园的柔和之妙,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风格却都出自三玲之手,由此可见他收放自如、奇拔不拘的造园技艺。


在重森三玲庭园美术馆


采用造园界未曾使用的市松图案


三玲于1929年移居京都,1943年接受了吉田神社神主铃鹿家1322平方米的土地及房屋转让。接手当时,这座江户时期的书院式建筑已有200年的历史。


十年后,三玲在改造这座古宅中发挥了自己的造园才艺,先后造了两个茶室无字庵和好刻庵,加建了书院前庭和茶室庭园,无字庵还被指定为日本国家登录有形文化财产。宅邸和庭园现在作为重森三玲美术馆的一部分对公众开放。


茶室中最受瞩目、频频被人称道的是三玲自己设计的整体呈波纹形状的“市松模样”障子(和室的纸拉门),颜色是醒目的蓝白交织。有访客把障子的图案和葛饰北斋的浮世绘——“富岳三十六景”做了比较,发现三玲设计的障子的波纹形状和浮世绘中海浪和岩石的线条酷似,联想到茶室外庭园小径的铺路石也被三玲设计成了波纹状,于是大胆推测三玲的设计思路是把障子作为富士川的源头,水流由此向下奔涌穿过茶室,再流到庭园小径。如果三玲真是出于这样一种考虑而设计的茶室,那就更能体现出他将绘画、茶道、花道、造园融会贯通的精神了。唯有对这几样都精通的人才能如此得心应手,别出心裁地大胆布局。


自学成才的三玲无疑是个极具天分的人,但正因为如此,他在受到种种挫折的时候,应该更迷茫更痛苦吧。1935年,他在自发调查研究日本全国庭园的时候,陷入了一贫如洗的境地,收入为零,生活全靠夫人开的寄宿屋来维持,就连仅有的田地都卖掉了,依然捉襟见肘。他在绘画、茶道及花道上提出诸多创新主张,当时却未被大众接受;造园时他大胆运用现代元素,获评褒贬不一;还有生活上的拮据,这些磕磕绊绊都没能改变他朝着一代造园巨匠迈进的方向。


花道和茶道让他的造园


得以保留正宗的“日本美”


重森三玲18岁的时候就自己设计了茶室,只有四帖半面积的空间里,布置了真、行、草三个壁龛,据说是他从江户时代初期的日本茶人深谷宗湛的作品中得到了启示。1953年他又在旧宅建造了茶室无字庵,1969年同样在寓所建造了有大客厅的茶室好刻庵。他对茶的情有独钟由此可见一斑。


他一生始终热爱茶道、花道,哪怕是在忙于作庭的时候,也没有忘记过。在他78岁建造最后的庭园松尾大社时,某一天的日记这样写道:“壁龛插花,点茶。今日仍在松尾大社立上古之庭的石组。”即使在忙碌不堪的时候,他的早晨也是从插花、喝茶开始拉开序幕的。


花道和茶道让三玲终生受益,给他带来了日本传统美学理念的滋养,让他日后的造园得以保留正宗的“日本美”。而他年轻时在美术学校学习所接触到的西方现代美术理念,如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流派又让他获得了前卫审美观的启迪,传统和现代对三玲的艺术人生都有着绵长而深远的影响。


对三玲作庭的评价数不胜数,我觉得最透彻的如下:“三玲的作品看起来非常新颖,实际上,他所有的构想都来自古典和传统的庭园设计模式。他喜欢寓乐于创新,充分理解并保留人们感觉到的美之通用比例和公式,再将它们打破创新。”


扎根古典,推陈出新,三玲的庭园风格可以用这八个字来概括吧。纵然是简单的八个字,但在达到这个高度的过程中,三玲一生都在不断和世人的陈见以及为超越自己而斗争,其间历经挫折。在造园艺术领域里有着前卫审美观的三玲是孤独的,他在世时并未获得广泛关注和肯定,直到进入21世纪,三玲留下的大量经典的日式枯山水庭园作品才因其超越时代的创新精神而重放光芒并被誉为“永远的摩登”。


重森贝仑访谈


摩登自始至终都是父亲所追求的


第一次见到重森贝仑导演,是去年秋天在东京御茶水他的工作室。11月4日,在东京有乐町护国寺车站附近的一间录音室,我又见到了贝仑先生,经过将近四个小时的录音,他为父亲三玲拍摄的纪录片中文版的画外音顺利完成制作。工作中的贝仑不苟言笑,非常敬业,每一个发音都仔细倾听核对,有时他用汉语念出文字,我方才想起他是中文系出身。


录音结束时,我告诉他想写篇有关他父亲的文章,问能否约个时间采访他一下。他很爽快地答应了,并提出如果有想问的问题,最好提前用邮件发给他。


转眼到了约好的日子,我直接拜访了他在御茶水的工作室。满屋尽是暖洋洋的阳光,晒得人很安心,等待中竟然有了微微的倦意。


倦意,重森三玲在离世前不久的日记里常常写到这个词。


6月10日,今天一早去松尾大社立石。因为这是块天津磐石,立石时须自然无心。正因为磐座不是普通的庭园石组,所以不能用平常的方法去对待。真是非常疲倦。


7月3日,开始立天津磐石……自上古以来,在全国庭园中从未见有如此粗狂雄健的石组,我完成了一件大事,令人高兴。真是疲倦得很。


7月10日,今天的石组是神座,稍稍呈圆状竖立。我采用的还是无技巧之技巧的方法立石。天气热得要命,疲劳得很。


在日记中频繁诉说疲劳的三玲,不久后查出了癌症,1975年1月1日按照惯例新春开笔写字时,手腕疼痛不已,住院后就没能再出来,于3月12日离世。一代造园巨匠走了,他的影响却长久甚至永远地留在世人心中。


那天,在阳光明媚的房间里,我等来了贝仑先生,这是我们第三次见面。我问了一些问题,他都非常认真地回答了。


笔者:您父亲的旧宅如何变成了现在的京都重森三玲庭园美术馆?


答:2005年,夏普株式会社推出了液晶电视AQUOS,电视宣传广告在父亲设计的庭园拍摄,当时出演的是著名影星吉永小百合,父亲的名字因此才得以被广为知晓。近些年,父亲设计的庭园因现代主义创作手法和摩登造型更为受到瞩目,父亲造园的成就也得到了肯定,旧宅的书院、庭园以此为契机成为重森三玲庭园美术馆,采用预约制的方法对外开放。


笔者:您的父亲生活在昭和时代,在那时他真可谓思想前卫啊。


答:摩登自始至终都是父亲所追求的,所以我编导的这部影片的名字就叫《将永远的摩登植入日本庭园——勇于创新的人重森三玲》。


笔者:您为什么现在要拍父亲的纪录片?


答:一是怕再不拍就来不及了,二是想为父亲做点儿贡献。大哥是作庭家,三哥曾是重森三玲庭园美术馆馆长,我也想把父亲的一生,特别是造园的经历完整地拍摄下来,在解读了父亲将近30册日记之后,终于完成了这部影像作品。


笔者:说到您父亲的日记,在影片中日记起了什么作用?


答:NHK有个节目叫“星期天的美术馆”,曾以“永远的摩登——京都的春,重森三玲的庭园”为题,请司会井浦新、音乐人菊地成孔、作家高桥源一座谈,介绍我父亲的庭园,也有一些私人电视台有类似的节目。节目虽好,大都以我父亲的庭园为主线,对他的人生和思想历程方面涉及得很少。我因为和父亲是至亲,有幸整理、阅览他的亲笔日记,掌握了展现父亲一生最具说服力的一手资料,这也是促成我拍这部影片的理由之一。影片以父亲的日记为主线,他在人生每一个时期的所想所为都有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笔者:这部影片计划什么时候上映?有在中国上映的计划吗?


答:本来去年5月准备在京都、冈山和东京同时进行首映,但因为新冠疫情,不得不终止,一直等到现在。今年能否上映,还要看疫情的控制情况。在中国上映的具体步骤和日期还未出炉,也要考虑新冠疫情的发展态势。


笔者:您对父亲的印象是怎么样的?


答:他一直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孩子,对我们兄弟几个属于比较严格的那类父亲。他曾说过,不期望孩子们将来有多出人头地,只要健康长大,性格不扭曲孤僻,过正常人的生活,他就会很满足。


笔者:说一件您和父亲之间让您印象深刻的事吧。


答:很久以前,我对父亲有过一次录音采访,那个时候就想过,也许有一天这个采访会在我的哪部影片中被用上。采访时父亲很高兴,花了半天的时间回答了我的各种提问。我们几个孩子从小和父亲之间的关系不像人家的孩子和父亲那样亲密,有这样的机会倾听父亲的肺腑之言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给父亲录下的声音也用在影片中了,一开始那个地方的画外音就是父亲本人的声音在叙述。


笔者:您兄弟四个人的名字都是父亲给起的吗?


答:是的。长子完途,二男弘淹,三男埶氐,我是贝仑。分别来自德国哲学家康德、德国哲学家柯亨、德国文学家歌德、英国诗人拜伦。其实三玲也并非父亲本名,是源自法国巴比松风景画派大师让-弗朗索瓦·米勒的名字。


笔者:如果上天再给你们父子一天的时间,您想和父亲去哪儿?做什么?


答:只想在家里和父亲静静地呆着,哪儿都不去,就在一起聊聊家常。父亲生前忙于作庭,我觉得和父亲聊天的时间太少了。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没有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将永远的摩登植入日本庭园

    日专家:若发布东京紧急事态宣言 或需维持两个月

    因病情骤变 日本至少122名新冠患者在医疗设施外死亡

    寒波襲来!中国全土の寒さレベルを顔文字で示すマッ

    スーパーコンデンサ路面電車、広州で運行開始

    中国に再び寒波襲来 広範囲で今シーズン最低気温記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