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社会 >> 正文

她抚养日本孤儿40年,养子回到日本音信全无,双亲患病拒绝看望!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更新:2022-4-12 10:25:02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2005年,87岁的李秀荣老人流下了泪水,她哭泣的原因,是因为她的孩子,始终不愿意回来。

其实,这个孩子并不是她的亲生孩子,而是当年在哈尔滨收养的一名养子。

这背后的历史,折射的是一个群体之间的故事。

1981年3月起,迄今一共举行过32批战争遗孤赴日认亲的活动,其中有2773名战争遗孤带着他们的养父母去了日本,还有一些遗孤在长大后选择了不辞而别,而李秀荣老人,遇到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被遗弃的“孤儿”

最初的源头,要从1904年开始说起。

这一年,日俄战争爆发以后,日本从沙俄的手里攫取到了东北旅大地区的租借权和长春到旅顺的铁路以及附属地的一切利益。

因此,日本从这段时期开始,走向了移民和侵略的道路。

1913年,大魏家屯建立起第一个日本移民村爱川村,随后,满铁附属地内拨出了4400公顷土地。

1930年,日本去东北移民的总数也达到了21万。

特别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政府开始无所顾虑大规模向中国东北移民,还把“移民侵略”制定为“七大国策”和伪满洲国政府的“三大国策”之一。

1931年,日本陆军省开始了第二次向东北移民的高潮,东北各地也存在着反对日本入侵的抵抗,因此,在这个阶段,日本关东军特务部制定了《关于满洲农业移民要纲案》。

在这里面,提出了以农业移民为主体,要有充分的“自卫”能力,这批人,又被后来称为“国防移民”。

这批移民中,招收的对象是在乡的军人,按照军人的形式编制,并配发武器,因此被称为“武装移民”,日本向东北地区的武装移民共有6次。

到了1936年,日本先后组建起了9个移民团,总人数达到了3000多人。

这年5月,关东军在伪满洲国通过了《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案》,第一期计划移民10万户,第二期计划移民20万户,后来因为日本在军事上的失败,最终没有完成。

到了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之前,国策移民一共达到了10万户,30多万人。

这批移民,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加快侵略扩张的重要手段,这项日本的政策推行了40年的时间。

这些移民在铁路、工厂、商业等多个领域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工作。

可是,日本的如意算盘,还是在1945年彻底崩塌了。

8月9日,苏联红军进军到了中国东北,日本的关东军迅速溃败,很多在这里的日本军政要员都逃回国去了,留下了“开拓民”里的老弱病残外加妇女儿童。

日寇的人性,在这件事中也提现的淋漓尽致,这些弱势群体纷纷朝着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逃亡,希望能在那边能找到一丝生机。

不过,绝大多数人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一些人因为走投无路而自杀,也有人在中途因病去世,更有人失踪在东北地区的深山老林之中。

身心极度疲劳,再加上天寒地冻,很多大难不死的日本儿童,最后被善良的中国百姓所收养。

当时,哈尔滨市曾以新香坊收容所为主,共同建造了325个收容所,能够容纳十七八万人,而哈尔滨市内所留存的遗孤就有200多人。

1946年9月,滞留在长春等待遣返的难民总数就达到了15万人,分布在沈阳的各个难民收容所中。

根据2000年的统计,日本遗孤在黑龙江省的共有2010人,吉林省750人,辽宁省还有850人,再加上跑到内蒙古的158人,总人数达到了3768人,若是粗略统计,这个数字随便能超过4000人。

中国人的善良,在这一段历史中也展现出来。

中国养父母在日本的侵华战争中深受其害,生活本来就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依旧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这些日本儿童,养父母们以德报怨,含辛茹苦地将这些敌对国家的孩子抚养成人,这就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

而李秀荣老人正是在1945年11月在哈尔滨收养了年仅4岁的侵华日军军官的遗孤野板祥三,李秀荣和丈夫在自己都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抚养着孩子,他们早已把这个孩子当做是自己的亲人。

不过,在那个年代,老百姓的普遍舆论是不认同收养日本遗孤的。

李秀荣夫妇俩原本在乡里的口碑还都不错,可自从收养了这个日本小孩之后,他们也遭到了很多骂名。

两口子也知道,日本军人在中国残害了很多无辜百姓,犯下了滔天大罪,可是李秀荣又忍不下心看着一个4岁的孩子流落街头,她觉得:这个孩子选择不了自己的国籍和人生,可是更不应该为他父辈的事情去买单。

孩子也起了一个中国的名字,李秀荣将他展现出日本的其他东西都给烧掉了,从此,这个男孩渐渐融入了当地的环境。

从那以后,李秀荣夫妇也再也不会向外界提起过这个孩子的来历,全将他当成一个普通的中国孩子去养。

在孩子长大的这段过程中,李秀荣付出了多少努力,也只有她自己才清楚,尤其是,这个孩子背后曾有一段见不得光的故事。

在孩子长大以后,也找了工作,看着逐渐安稳的生活,李秀荣的心中也很满意。

环境放宽,野板祥三一去不返

在二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实这些日本遗孤在中国的生存环境还都可以,这也是历史原因导致的。

然而,从1972年9月中日两国恢复了邦交正常化以后,对遗孤的身份才真正开始了调查。

最初的身份确认,只能通过遗孤在信件中的描述和日本政府的表述中保存的,和当年“开拓团”的原始档案再加上回国军人的口供所对比,难度也很大。

从1975年3月到1980年初的5次调查中,166名遗孤的身份得到了确认。

随着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仅靠这样工作效率实在是太低了,日本政府在民间的压力下,开始宣布有组织、有计划地去中国找遗孤。

在东京的调查活动之后,访日团的认亲调查会在京都和大阪举行,1981年3月15日,一名遗孤突然在日本晕倒,其他几十人还是选择乘坐航班离开了日本。

这里面,就有着各种各样的情况。

其中,一些曾受到日本社会欢迎的人在回到日本之后变成了“边缘人”,很多遗孤的亲人还不愿意认亲。

曾有一位定居在日本山形县的归国遗孤说,他住在东京的姐姐从来没有探望过他,他还知道,有一位名叫秋田的孤儿给姐姐写了一封信想要回国,可姐姐一听,连忙给当地写信,不让当地寄户口本,竭力阻挠他们回国的脚步。

对于日本社会而言,这些在教育中完全受到了中国影响的遗孤对于日本来说属于“外来者”,他们连最基本的语言沟通都没办法实现,人到中年突然改变了生活的地点,对于这些遗孤本身来说也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

在那些归国者中,只有不到3成人最后找到了工作,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人后来能说几句简单的日语。

而九十年代,李秀荣的养子给自己起了一个日本名字,名叫野板祥三,他也希望能够回到日本去探亲,在他的视角里,那里才是他的故乡。

在去之前,他也给养母承诺,自己会回来的。

不久后,野板祥三果然找到了自己的父亲,他确实是一名过去的军官,再后来的1994年,野板祥三再度踏上了前往日本的道路,李秀荣还以为,孩子很快就会回来。

可是,让李秀荣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孩子竟然一去不返,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

而且,那一次离开,野板祥三带走了14位身边的亲人,这都让李秀荣非常不理解,她认为,这么多年的感情,再怎么样都要回来看看,而不是把养母一个人丢在这里。

再说,就算野板祥三的父亲是个军官,他也没有参与野板祥三成长的过程,还在侵华战争期间将孩子就这么遗弃在中国,他自己则慌着逃跑了。

3年的时间里,野板祥三回国之后从来没有给养母李秀荣打过一个电话,连一封信都没有寄回来过。

1997年,李秀荣不小心摔成了重伤,她在野板祥三身上耗费了太多心血,身边也没有人照料,所以她唯一的希望就是野板祥三能够回来看看。

可是,即使是这样卑微的请求,都被野板祥三拒绝了,他表示不会再去了。

距离当时的收养,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了。

当年被日本政府抛弃的日本遗孤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陆续返回了日本定居,他们面对着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在生活方式、经济和价值认同方面都有很大的适应难度。

而且,他们的普遍年龄都超过了半百,日本家庭的关系和中国还是有所不同,存在着长子继承家业的制度,如果遗孤是男性,可以带着所有子女回国,如果遗孤是女性则只有一名成年女子可以回国。

有些遗孤回去之后明明是长子,理应为家族事业的继承人,可是过去的几十年中,他们没有为家族做过什么事情,在家里也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往往不能被认可,最终成为了“边缘人”。

很多类似的事情被广泛报道,也让部分善良的日本人感动,他们认为中国人的举动很伟大。

不过,还有很多日本的白眼狼遗孤,他们在中国长大,从此就再没有返回过中国去探望自己的养父母,这也是一种极为不齿的行为,60多年的时间过去,很多历史伤痕,也引起了人们的很多思考。

李秀荣老人到死都没有明白,为什么自己含辛茹苦抚养了四十余年的养子,会在回到日本后音信全无,这么多年的教育,真的对他而言无足轻重、不值一提吗?

一切都是无解的答案,直到最后,尘埃落定,野板祥三却再未出现过。

参考

郭巍 ,孙生 ,嘉颖.日本在华战争遗孤始末[J].环球军事

日本遗孤在中国是官员 回国扫厕所接受救济(图) 法制晚报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没有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日本一家寝具公司举办迎新会 新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对中国市场

    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新项目将

    东京大学研发出将关节、肌肉活

    日本3月20日新增确诊病例3万96

    上野动物园双胞胎大熊猫将从25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