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保护、展示、研究三难
这些价值连城的文物,就这样偏安于一座普通写字楼里。记者看到,楼道里安装了数个摄像头。王雪告诉记者,这些摄像头都与110联网。尽管采取了这样的安全措施,但面对着这些无价之宝,他每天仍提心吊胆。对于这样的现状,王雪颇感无奈。他说,绝大部分的藏品还只能藏在仓库里,“不见天日”,面临着保护、展示和研究三大难题。
王雪告诉记者,他们曾有一幅日本画家横山大观的山水画。横山的作品在日本拍卖市场价格高达每平方尺4亿日元(约相当于2700万元人民币),而他们所藏的这幅有8平方尺,结果竟因虫蛀被毁。为减少损失,他们聘请了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的专家组成专家团,专门保护这些文物和艺术品。
展示也是博物馆面临的难题。由于条件限制,临时展馆无法对社会开放。王雪还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字:按照最拥挤的方式,每0.5米摆放一件藏品布展,展线长度也有1.5万米,相当于围绕400米标准田径场转37圈;要把3万多件文物和艺术品全部展示出来,需要10万平方米的展场,比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区的总和还大。
●选址:从北京、郑州到上海
10月24日,王雪收到日本奈良的同事发来的一份报告,看过报告,王雪更加坚定了此前的想法———将博物馆迁址上海。报告显示,在日本大阪进行的民意测验中,80%的日本人支持选址上海。“之所以在日本做这个民意测验,是因为博物馆收藏的大多是日本文物。”王雪说。
在此之前,王雪的外国艺术博物馆还有两个选址,分别是北京和郑州。“北京给的地少,只够建博物馆,但我们还需要一个产业园,以支撑博物馆的生存和发展。”在王雪的蓝图中,整个产业园不仅包括外国艺术博物馆,还有外国艺术研究院、当代艺术馆、露天剧场、世界艺术雕塑主题公园等等。
2004年10月,王雪在电视上看到河南省实施“文化强省”的消息,中原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吸引着王雪。同年,王雪在郑州花2亿元注册了郑州睿雅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两年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博物馆在郑州的具体选址迟迟没有结果。
王雪告诉记者,迁址上海的想法最初是由一位日本友人提出来的。这位日本友人分析说,上海更开放,交通更便利,在上海定居的外国人较多,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特别是日本游客。这个建议让王雪开始重新考虑博物馆的未来,是流连于历史文化的积淀,还是走向开放的世界?王雪的天平逐渐倾向于后者。
吸引王雪的还有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如果能够牵手世博会,那就更加完美了。”
●专家:将增加上海文化底蕴
就河南外国艺术博物馆打算迁址上海的消息,记者采访了日本史专家、上海文物藏家以及日本驻华大使馆。
复旦大学历史系日本史专家冯玮教授:
从历史上看,中日之间的交往还是友好多,敌对少。日本有位学者说过,早在明治维新之前,上海就是日本观察世界的一扇明亮窗口,上海也一直是中日交往的主要渠道。目前,上海有5000家日资企业,日本的留学生也较多,如果上海拥有这样一座以日本艺术品为主的博物馆,将极大地促进两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增进双方相互的理解和信任。
上海中外艺术品藏家朱长元:
相对于郑州而言,上海应该是这座外国艺术博物馆的更好选择。上海的对外开放和交流更需要一座外国艺术博物馆,以增加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在上海定居的外国人很多,上海也需要丰富的异域文化,这是海纳百川应有的内容。我相信,上海的收藏界和上海市民都非常欢迎这座博物馆的到来,并会给予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的大力支持。
日本驻华大使馆新闻文化中心主任井出敬二:
我曾于今年2月19日参观了河南外国艺术博物馆。就这些文物的收藏和保护来说,王雪先生和他的同事是日本的“大恩人”,对此,我们深表感激,相信大多数的日本人民也会对他表示感激。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王雪先生选择在上海建立这所博物馆是非常明智的,这将更方便日本人前往参观,也更能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新闻晨报 2006年11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