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社会 >> 正文

日本经济走出垮掉的10年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更新:2006-11-21 15:59:58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仁林健

  第一届小泉内阁成立于2001年4月,当时的日本经济尚处于世纪之初“泡沫”崩溃后、所谓“垮掉的10年”这一长期的低迷状态之中。在这“垮掉的10年”期间,虽然屡次采取了财政支出等 景气对策,但是,不良债权处理的滞后、严峻的就业形势、财政赤字的扩大带来了对未来可能增税的不安预期,迅速的少子化和老龄化又导致了对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性的不安预期等,这些均抑制了消费和投资,使得民间需求处于低迷状态。

  针对这样的问题,小泉政府成立后,立即于2001年6月,制定了“经济财政运作与结构改革基本方针”。其中,即使是在当时非常严峻的经济社会形势下,日本政府依然改变了以往动辄让财政出动的经济运作基本方针,毅然地大胆着手结构改革。从此以后,在政策运作中,日本政府将“没有改革就没有增长”、“从官到民”、“从中央到地方”等思想贯穿为“基本方针”的核心,不再采用对症疗法,转而深入开展根本性的制度改革。也正是由于这一经济运作取得成果,钻出长期停滞的隧道、摇身一变成为肌肉型经济结构的日本经济,终于看到了前面的曙光。现在,日本可以说已经站在了“新的挑战的10年”的起跑线上。

  泡沫经济的苦果

  日本经济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末土地和股市等资产价格背离经济基本面大幅上扬的“泡沫”、以及20世纪90年代初资产价格反掉头大幅下跌的“泡沫崩溃”。21世纪之初的日本经济依然饱受其害,这构成了小泉政府实施结构改革的基本背景,具体体现为以下诸方面:

  (1)经济增长低迷

  从国民经济计算来看,土地和股市的调整账户,在最高点的1987年时达到480万亿日元(占当年GDP的136%)。继20世纪80年代末大幅增加之后,20世纪90年代股市价格开始暴跌,在最高点的1992年约达350万亿日元(GDP的74%),其间几乎所有年份都是负增长。

  泡沫的崩溃,通过“逆资产效应”导致消费增长缓慢;更使经营者思想悲观、丧失对未来的信心,库存调整长期深入化导致民间设备投资减少,这样,就成为妨碍日本经济真正恢复的因素。

  (2)不良债权不断增加,银行亏损运营

  泡沫崩溃后的1993年3月(日本的会计年度为4月~3月)以后,日本的银行不良债权余额一直呈增加趋势。

  这些不良债权的融资对象集中在房地产、建筑和批发零售业等特定行业。尽管通过努力处理了大量的不良债权,但新的不良债权依然继续出现,余额不断增加;为处理不良债权的费用(直接偿还费用、坏账保证金转入费等),甚至超过了银行本业收益(业务纯收益),银行实质是亏损运营。人们预测,在一定时期内,对新的不良债权等的处理成本对于银行收益的压迫将继续存在。

  严重的不良债权问题对银行收益的压迫导致金融中介功能减弱;也使得在生产效率低下的领域,劳动力和资本等经济资源发展停滞;对金融系统信任度下降导致企业和消费者的慎重化,这些因素也压制了经济增长。

  (3)“平稳的通货紧缩状态”

  作为体现物价水平的消费者物价指数(综合)的增长率(与上年同期比)自1999年开始转为负增长,2001年3月日本政府正式承认日本经济处于“平稳的通货紧缩的状态”。日本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有:廉价进口品增加等供给面的结构性因素;景气弱化导致的需求因素;银行的金融中介功能减弱所导致的金融因素等。

  通货紧缩加重了已持有过剩债务企业的债务负担,同时实际利率和实得工资的上涨又压迫企业收益,进一步压制了日本经济。

  (4)财政赤字持续增加

  泡沫经济以后,低增长和减税等措施使得税收减少,同时,在屡次的景气对策和社会保障费用增加等方面政府支出增加,因此,财政赤字持续增加,达到发达国家中最差的水平(中央和地方财政赤字1999年度占GDP8.2%、中央和地方财政合计的长期债务余额2001年度末约占GDP的130%)。其中结构性财政赤字(即使景气好转也不会消失的赤字)约占GDP的6%,为了减少赤字,就需要进行财政结构改革。

  卓有成效的结构改革和货币政策

  在小泉政府成立后不久的2001年6月,日本政府制定了“经济财政运作与结构改革基本方针”(以下称“基本方针”)。并且在2002年1月,经内阁审议确定了“结构改革和经济财政的中期展望”(以下称“改革与展望”),就中期经济财政运作提出了对未来的展望。同时,还明确规定,为了妥善应对经济变动等状况,每个年度都要修改“改革与展望”。之后,在每年都在修改的“改革与展望”中,伴随结构改革成果的出现,可称得上是“进攻型改革”的内容逐渐增多。而且,日本银行实施了前所未有的金融放宽措施。

  (1)防止通货紧缩,促进不良债权处理

  正如前面所介绍的,通货紧缩和不良债权问题越来越密切相关,使得近年来的日本经济出现低迷。在“改革与展望”中,提出了加强对两个问题综合处置的方针。即,对于通货紧缩问题的目标是,通过推动以重点化、效率化等为核心的财政结构改革、放宽限制等,创造民间需求。

  并且,通过促进处理不良债权,要通过以下措施促进经济增长:改善银行收益状况,恢复金融中介功能;对企业进行整理和重建等,解决企业过剩债务的问题,将滞留在生产效率低的企业和行业中的资源转移到新的增长领域;恢复对金融系统的信任,从而对投资和消费产生积极影响,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这些举措,不仅主要银行不良债权问题得到了解决(主要银行不良债权比率从2001年度末的8.4%降低到2004年度末的2.9%,实现了政府规定的减少1/2的目标),而且一直在制约增长的企业部门中存在的三个过剩(过剩就业、过剩设备、过剩债务)也得到消除,企业体质得到加强,由此经济摆脱长期停滞,走上以民间需求为核心的持续恢复的轨道。并且,从物价动向看,去年11月以后,消费者物价高于上年水平。

  (2)以有活力的经济社会为目标,进行放宽限制、制度改革

  制定的方针是,通过开展包括管制改革、司法制度改革在内的广泛的制度改革,强有力地执行竞争政策,将事前管制型的机制改变为事后监督型,这样可以发挥每个国民的能力与个性,建设一个付出努力的人就会有回报的环境,同时,建成消费者本位和生活者本位的经济社会体系。这些政策的内容是:改变高成本结构,提高投资收益率,加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国民在广泛领域内进一步活跃于国际成为可能;使提供新的服务等成为可能,扩大民间需求。

  关于其中的管制改革,通过不断定期听取国民和产业界等方面的意见并进行研究,在截止到2006年3月的5年间,实现了1500多个项目的管制改革,并且,在同年3月,内阁审议确定了新的三年计划,多项改革正在进行当中。据测算,通过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管制改革,每年使用者获得的收益约为14万亿日元。

  (3)建设简便而高效的政府

  制定的方针是,以“民间能做的让民间做”、“地方能做的让地方做”为原则,建设简便而高效的政府,确定了官民作用分担、推动地方分权、改革财政支出、税制改革、抑制公共投资等内容。

  通过中央和地方共同开展财政支出改革,呈现了以下成果。首先,从一般政府支出规模占GDP之比来看,继2002年度的38.0%之后,2005年度约为36.1%、2006年度约为35.6%,切实是在缩小的。并且,税收动向也有所好转。因此,基础财政收支赤字,在2001年度约占GDP的4.4%之后,2005年度约3.3%(预计),确实有所改善,2006年度预计将为约2.8%。

  (4)实施前所未有的金融放宽措施

  在通货紧缩进一步发展、不良债权增多等情况下,日本银行在2001年2~3月金融政策决定会议上,实施了前所未有的金融放宽措施。特别是在3月19日还做出以下决定:①金融市场调节的主要操作目标,从以前的无担保拆借利率(隔夜拆借利率)更改为日本银行活期存款余额,将这一余额定为5万亿日元左右(从4万亿左右有所增加),从而使无担保拆借利率接近0%;②新的金融市场调节方式将一直持续到消费者物价指数(全国、除生鲜食品以外)和上年相比增长率稳定在0%以上为止(在1999年2月~2000年8月将利率定为实际0利率政策时采取的是“到消除通货紧缩顾虑为止”这一稍显模糊的标准);③从顺利供给日本银行活期存款余额的角度,在必要的时候,对于每月进行的4000亿日元长期国债买入工作,将加大额度。之后,日本银行活期存款余额的目标额度陆续上调,到2004年1月,确定为“30~35万亿日元左右”。

  “量的放宽”政策在对金融系统存在较强的不安预期时,提供充分的资金供给的做法,在通过满足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来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宽松的金融环境、避免经济活动的萎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006年后,由于不良债权问题已经基本克服等原因,金融系统回归稳定,金融机构的预备性流动需求大幅减少,并且,目前消费者物价与上年相比已经些许转为正增长。因此,今年3月9日,日本银行根据承诺,公布将金融市场调节的操作目标从日本银行活期存款余额又更改为无担保拆借利率(隔夜拆借利率),并要求这一利率大致维持在0%的水平上,由此终结了“量的放宽”这一政策。并且,在7月14日做出该利率需维持在0.25%左右的要求。

  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日本的教训和经验对中国经济运作的借鉴意义,可以指出以下三点:

  首先,应避免出现泡沫的发生和崩溃。日本从泡沫崩溃的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经历了逆资产效应、不良债权增加等直接效应和过剩债务造成民间需求低迷等间接效应所造成的长期低迷。虽然对于中国部分城市出现的房地产价格上涨是否就是泡沫的问题,还有探讨的余地,但是,应充分地加以监督,避免出现脱离现实情况过高的价格上涨。

  第二,防止通货紧缩措施的重要性。虽然在中国,对于部分行业的生产过剩将会导致通货紧缩的问题还有争论,但是,根据日本的经验,一旦出现了通货紧缩,就会造成长期而广泛的恶劣影响,因此,有必要给予充分注意。

  第三,不良债权处理的必要性。关于中国不良债权问题,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今年6月末不良债权比率为9.5%,情况有所好转。应该充分加以注意,以避免在今后再次出现资产价格暴跌等引发不良债权的问题。

  (作者系日本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松岛菜菜子裙装造型 “美到令人

    荣仓奈奈被曝怀孕 预计今年初夏

    日媒:美国任用哈格蒂担任驻日

    日本选出最想成为首相的女大学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