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看跌的日本,在推动各种生育计划之际,却发现了医院产房出现人手不足的矛盾现象。大腹便便的日本孕妇,非但得排队看医生,临产前还得担忧是否有医生为她们接生,陷入另外一种“难产”的困境。医务人员供不应求,现在是“惨”声连连。
近期,日本媒体连续揭发多起医院缺乏值班医生,而狠下心肠将前来求助的病人拒于门外的事件。这种“见死不救”的情况,给日本的医疗制度敲响了警钟。
日本一些调查显示,自2004年开始,日本的1000所公家医院,就因人手问题而缩小规模,至少有100家医院甚至取消急症部门,其中又以产科和小儿科医院的情况最为严峻。
一名怀胎七个月的日本妇女回返娘家的长野县乡下过年,却因为找不到医院生孩子,而差点上演一胎二命的悲剧。她在出现紧急状况后,虽被抬上了救护车,但一路上却找不到肯收留她的医院。她就躺在摇摇晃晃的车子里,足足被折腾了三个小时后,才被送到一家中型医院的急症室剖腹生产。
城市地区专业医生多,但城市医院不见得就能逃过人手不足的厄运。神奈川县一家口碑好的大型医院,挂起“以人为本”“博爱”的标语,但却因为近年高龄产妇增加,医生都被安排应付风险高的手术,而只好向上门求助的孕妇说“不”。
该院产科部长海野信说:“不久前,我就因为人手问题,而拒绝让一名怀孕9个星期的年轻孕妇进来。她在妈妈的陪同下到医院求助,说是因为身体状况不好,希望从目前小型的产科医院,转到我们这大医院来。可是,我们医院在多年前,就被指定为高龄产妇专用医院。她的情况不在我们的范围内,预产期的10月,医生们也都早排满了手术,只有狠心拒绝了。”
工作条件欠佳无法吸引生力军
日本人口老化,劳动队伍萎缩,要负起“催生”任务的产科医院,现在竟然先行出现人手问题,确实反映了日本面临着严重的医药危机,但是,要在短期内为医院注入新血却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产科领域服务25年的护士中根直子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她受访时指出,“在日本,投身产科吃力不讨好。很多大学医科学生、护士学校毕业生,都不愿加入这个部门,都嫌它工作时间太长。生孩子这事,不是我们医务人员能够排班决定的。预产期也不一定准,人手问题很难解决。另外,这一部门容易被投诉,生孩子在人们眼里是一件喜事,一旦有什么不测,就要医务人员负责。这无形中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压力,离职者与日俱增。”
所谓“医者父母”,当医生的都须有一颗仁慈之心。33岁的产科医生近藤理惠说:“每每顺利为孕妇开刀接生,听到婴孩第一声啼声后,我与护士们就会在产房内高呼万岁,对产妇说恭喜。新生命诞生的那一刻是多么美妙,作为医生,我有无限的成就感。”
然而,近藤女医师那排得密密麻麻的工作表,却又让人禁不住要为她的健康担心。她每天早上5点半开始值班,上午必须为孕妇体检,到妇产科门诊看病人;到了下午,必须应付至少三到五个接生手术,最早下班时间是晚上7点半。
问起她的家庭生活时,她回答:“我结婚9年,因为值夜班的关系,每周与在学校教书的丈夫见面次数顶多三次。我们俩都很想要孩子,但又担心生小孩后,就无法再当产科医生了。”
关心妇产科“惨状”的日本女议员莲舫指出:“日本所以面对产科人手问题,主要就是缺乏为‘女医生’着想的思维。妇产科以女医生占多,若不加以改善工作环境,为她们结婚、生子、请产假等空档进行适当补充,就会形成恶性循环,难以彻底解决人手问题。”
产科生态改变导致人手更短缺
有报告说,日本现代社会转型、小家庭普及、职业妇女日益增加等现象,都催促日本产科进行改革。
日本红十字医疗中心资深助产妇井本贵子回答本报时说:“十多年前,日本的孕妇大多数是家庭主妇,等到预产期自然分娩的人士较多。可是,近年来,孕妇有大半是职业妇女。她们非常重视效率,要求速战速决,多数选择可事前决定生产期的分娩手术,使得医院不得不保有更多专业医务人员。另外,日本晚婚者多,目前高龄产妇,进行不孕治疗的妇女增加,都让产科面对增设特别部门来应对不同的问题,医务人员供不应求的情况更严重。”
有杂志报道,日本社会越来越显著的贫富悬殊现象,也进一步给产院带来“新麻烦”。近十年,因为经济理由而无法按照规定做孕妇体检的妇女增加;她们年龄都在20来岁,到了临产时才到医院求救。在无法掌握孕妇情况下,危险度比一般孕妇高,无形中增加医院的负担。
另一方面,属于高收入的孕妇却很奢侈,越来越多贵族孕妇住酒店,吃豪华套餐坐月子。她们的体检费通常比一般人高出3倍,除要求医院给胎儿拍“立体”图像外,更为确保生产安全,怀胎后便在多家产院挂牌问诊,使得原本分身无术的产科医生更应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