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家族资本主义的管理形式。在好的时候,企业与官僚勾结,这几乎是官方政策有如此安排。被称为“护送船团”的金融监理制度使得掉队的企业能在更大更强的企业蓬勃发展的时候得以保留一份小小的市场份额。几十年来,这种安逸的资本主义模式使得竞争从不太过激烈,每个人都能至少分一小杯羹。
日本战后经济惊人的发展时期,这种模式也消除了偶尔的起起落落,日本迅速追上了西方国家。所以现在许多政客和商界领袖倡导加强此种模式以作为一剂拯救经济的良药,这也并不意外。当下日本正在战后最严重的衰退中苦苦挣扎,政府已经建立了一套机制为业绩不佳的公司提供金融救助,公司们被鼓励为其衰弱的供货商提供支持,银行则被要求继续作他们的分内之事。
也许你会说,这一切再正常不过了。现在受打击的各国政府正比赛保卫他们作为经济繁荣的冠军之地位。金融体系和汽车制造商在美国和欧洲都得到了救助。但这种辅助措施在西方是作为特例实施的,而日本却是作为体系的核心存在着。
这种救助病入膏肓企业的问题就在于让企业变得不健康并进而损伤了整个日本经济。溺爱经营不善的公司是危险的,这在任何地方都是真理,日本只不过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端的例子。
与上世纪90年代“失落的十年”的慌乱相比,日本经营良好的企业们对这次衰退已经作出相当迅速的反应了。虽然我们尚不知道他们做的是否足够,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维持他们飘摇的竞争对手的努力正在伤害着它们自身。
政客们在经济相对好的时候自然不愿意推行会带来痛楚的结构性改革,但不景气的时候他们更不情愿推出强硬的举措。银行迫于政府压力不断在延续现有贷款的同时新增贷款,企业被鼓励扩大信用额度并延续业务关系。
最近日本政府的经济刺激方案将纳税人的钱给失败的企业填窟窿。5月的一项计划拨出2万亿日元(210亿美元)间接支撑陷入困境的公司。电子企业先锋、芯片制造商尔必达以及日本航空都在第一批寻求政府救助的名单内。
所有的这些举措贻害无穷。弱小的公司应该退出市场,无论是破产倒闭还是卖给其他的公司,否则就是整个产业环境的窒息。日本在太多行业产能过剩,比如手机制造业,8家厂商中没几个能够赚到很多钱。
这就压低了价格和利润,进而使得运营状况良好的公司没有充裕的资金去雇佣有才干的人、收购竞争者或者投资于技术研发和企业发展。这也使资源得不到流动,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它们本可以在在更强大的企业里产生更多的产值。在经济低迷之前,日本公司的平均资本回报率就在10%左右,这只是美国公司的一半。
所有这些原因有效的使日本的公司倒闭率只有美英的一半。尽管危机如此之深,今年日本企业破产率增幅却也只有15%,与此相比西欧要高于30%美国更是高于 40%。通常公司较少破产是经济富有活力的体现,但在日本却是经济虚弱的标志。当然,保护垂死挣扎的公司能够保住就业,但也使产业结构僵化,并阻碍了更具流动性的劳动力市场和更支持新公司创业的商业环境的发展,这两个方面也正是日本经济让人遗憾的不足。
僵化的企业
随着九月将要举行的普选,新的政党也许会接过超过半个世纪不间断执政的自民党的权柄,但却没有任何人提到为更多产业引入更多竞争的经济改革的一个字。虽然这也许已被置入议事日程。战后日本的繁荣时期声誉建立在产品创新和苛求质量之上,在这之后日本更多为人知的却是它如行尸走肉般僵化的企业。
当下全世界的政府都开始变得迫于压力救助从零售企业到旅游公司再到汽车生产商的一切行业时,日本的经历——一场随多年的滞涨而来的低迷——可以提醒人们资本主义制度中破坏的重要性。与其让苟延残喘的公司不断挣扎,日本和其他国家不如让它们完蛋,这样新的、更好的公司才能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