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全球各地的监管机构都在讨论防止金融危机再次爆发的方法。一种想法是,要求提高资金储备水平。不过,日本的银行业改革显示,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破裂之后,决策者花费了多年时间解决这样一个切实的问题──日本金融体系的健康。为此,他们把公共资金注入到日本各大银行中,加强了存款保险安全网,并根据严格的风险评估加快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市场则选择哪些银行能在多项监管要求的机制下生存下来,而不仅仅是资本金要求。很多银行被并入到更大的实体中。
日本还避免了道德风险,它尽力避免把任何银行归为“太大不能让它倒闭”的行列中。相反,监管机构把重点更多地放在改善银行风险控制上,并不要求银行拥有过多的资本金。金融机构很快恢复了健康,经济从2001年开始出现了连续7年的不间断增长。
今天美国和欧洲的监管讨论暗中假设,大型金融机构“太大不能让它倒闭”。这种假设可能会鼓励银行冒太大的风险,可能带来对更多银行的救助。这还使监管的讨论更多地倾向于着重要求银行持有更高水平的“维持经营的资本”,比如普通股权益上。
这是一条危险之路。如果监管机构对银行提出更高的资本金要求,银行未必能从股市上筹得这笔资金。它们可能必须压缩资产负债表以满足资本金要求,这有可能会削弱银行放贷、支撑经济增长的能力。仅限于资本金要求的狭隘方法还会减少银行在必要时筹集其他类型资金的选择。这可能会在再次爆发金融危机时,造成系统性风险。
一种更好的监管框架必须将资本金要求和其他工具结合起来,包括针对已倒闭金融机构的解决机制、个人存款保险体系以及快速的纠正性行动体系(允许监管机构迫使银行在倒闭前采取行动)。只要监管机构能通过多方位的途径有效控制系统性风险,银行也应该获准消化损失,提高普通股权益以外的资本。银行倒闭也应该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应该没有必要提出过高的资本金要求。
新的监管框架还必须能区分主营业务为存款和贷款的银行(全球大部分银行都是这种形式)和为自身利益进行交易的银行。这次金融危机表明,资产负债结构很重要。即使是在危机的深渊中,拥有大量个人存款的值得信任的银行仍在继续向客户提供资金,而很多严重依赖市场筹资或主要为自身利益进行交易的银行实际上是倒闭了。拥有高风险业务的投资银行理应有更高的资本金要求;否则,优秀的银行业就不会得到回报了。
更高的资本金要求试图通过否认市场机制来矫正市场或系统性故障。根据市场机制,过于冒险银行会倒闭,没有冒那么大风险的银行则会生存下来。过度的监管会遏制银行业的良性竞争。
相反,决策者应该学习日本的经验,扩大现有监管规定的范围,根据银行的实际业务模式,为银行设定合理的资本金要求。这是以让纳税人、客户和股东付出最低长期成本的方式确保银行发挥自己主要作用的最佳途径。(编者按:本文作者Katsunori Nagayasu是三菱东京UFJ银行(Bank of Tokyo-Mitsubishi UFJ)行长,日本全国银行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