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在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的情况,在经过了近10年的沉寂之后,现在再次为人们所关注。
因为日本当初的泡沫时代给了现在的美联储诸多启示,为美国当局应对次贷危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更为重要的是,在经历了日本泡沫时代、美国金融危机之后,资产泡沫的问题正越来越进入各国货币当局的视野,引起各国宏观决策层的充分重视。
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
关于日本泡沫经济的成因,众说纷纭。即使是在日本国内,至今也没有达成共识。笔者认为,日本泡沫的成因非常复杂,而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是比较关键的:
一是日本经济的增长模式。在二次大战以后,日本经历了两轮高速经济增长,后一轮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这个时期日本经济的增长平均在3%~7%。而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日本的储蓄率一直很高,维持在30%左右,最高的年份达到了40%。“低消费、高出口”的增长模式为日本积累了大量的流动性,由于受外汇管制的限制,这些流动性集中在国内(而且最终是集中在了银行部门)。当然,过剩的流动性最终形成了房地产行业的泡沫。
二是导致资金向房地产部门集中的环境。过剩的流动性不一定就会形成房地产泡沫,然而日本当时恰恰存在导致资金向房地产部门集中的环境。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日本根据《日美日元美元委员会报告书》进行金融自由化,其内容之一就是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导致了银行的放贷对象突然缩小,最终银行选择了房地产这一新兴行业。一方面给房地产企业大量贷款,房地产贷款占商业银行贷款的比例一路攀升,从1982年底的6.9%上升到了1989~1990年的12.2%的高点,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几乎翻了一番;另一方面,银行也持有大量房地产企业的股票。
三是导致资金向房地产部门集中的政策。除了客观环境使流动性流向房地产部门之外,政策因素也导致了资金过度向房地产部门集中。在日本政府明确城市中心分散化的土地规划之前,日本企业界普遍认为日本的城市规划将是集中化的趋势,这导致了对土地的投资相对集中。在日本房地产泡沫初期,主要还是六大都市,尤其是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地的地价上涨速度较快,其他地区地价并没有出现大幅上涨。此外,根据日本当时的税法,日本企业如果是贷款获得土地和房地产的话,所购买的房地产和土地可以免缴固定资产税,因而导致许多企业采取购买土地和房地产的方式进行避税。
四是日本财务省(大藏省)和日本银行的不作为。在泡沫形成的过程中,日本银行一直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银行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理由,一是当时日本正在经历长达5年的低通胀期,没有理由收紧货币政策;二是日本政策制定者与日本银行担心日元升值会对经济造成较大的冲击。但是日本大藏省对于不作为还是难辞其咎的。日本一位资深经济学家曾跟我开玩笑,说在泡沫经济破灭前,日本最好的职位是在大藏省工作,毕业的大学生都非常希望能够到大藏省,因为在大藏省干上几年之后,一般都可以在商业银行获得一个好职位。其实早在泡沫破灭前,大藏省、日本银行的官员就曾频繁到各商业银行调查相关情况,包括一些地区银行也在被调查范围之内,但是,并没有任何下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银行与官僚机构之间的这层微妙的关系。
日本政府挤破泡沫的过程
在日本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的同时,股票市场也出现了泡沫,在双重泡沫的压力下,日本政府最终采取了严厉的措施,主动挤破了泡沫。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