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面临着一场危机:美国和欧洲,这两个曾经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突然熄了火。在希望和忧虑间,世界把目光投向了崛起中的新力量──亚洲。
很多人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企业将前赴后继地涌向海外获取资源和全球品牌。在并不遥远的过去我们就经历了相似的情况。
1980年代,欧美经济相继陷入衰退,但此时日本已积累了足够的资本进行对外投资。这些资金流到了亚洲和中东的自然资源领域、亚洲和拉美的低技术制造业,最终进入了美欧等发达市场的金融服务业。
中国和日本采取了相似的发展模式。和当时的日本一样,如今的中国也拥有丰厚的财政资源。对外直接投资(FDI)将在中国经济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且这将帮助中国实现能源安全,增强外交影响力等战略目标。
那么,中国可以从日本的过去中学到什么经验?
和日本企业一样,随着中国企业纷纷扩大在海外的运营,它们不可避免地将遭遇和国内不同的法律风险。考虑到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存在明显差异,这篇文章将关注中国对美国的投资。
全球化道路上的陷阱
美国法律制度曾给日本投资者带来大量的问题,现在相似的挑战也摆在了中国投资者面前。
1. 诉讼的普遍性。在美国运营的外国企业,尤其是来自诉讼并不常见的亚洲国家的企业,需要谨慎避免触犯美国法律。
2. 损害赔偿。在美国,大多数诸如违反合同等商业诉讼案件中,由于被告违约而造成的损害,原告可以全额获赔;而且计算损害时还往往包括对合理可预见的衍生性损害,这点和中国法律制度不同。在很多情况下,损失总额甚至会超过合同预期的利润或者合同所涉及款项的总额。
3.陪审制度。 陪审团成员可能受到各种无关公平原则因素的影响,比如支持和大型企业抗争的个人,或者倾向于支持本国企业而非海外企业。
4.集体诉讼。一些原本可能规模过于微小的索赔案件通过集体诉讼得以成立。最近在美国一些最著名的集体诉讼案包括烟草行业和制药公司的产品责任案件。但越来越多的集体诉讼案件也出现在其他领域,比如就业问题。
5.工会。虽然中国也有工会,但是中国却没有集体谈判或是针对雇主进行抗议的传统。相比之下,在美国许多行业都曾经经历过和工会成员敌对甚至暴力的冲突。如何适应这样的工作环境将是中国的投资者需要应对的挑战。
6.反歧视法。美国已经通过相关法律,禁止在工作场所对种族、宗教、年龄和性别的歧视对待情况,同时保护残疾人的权利。而中国法律制度里这样的内容要少很多。因此,在中国被广泛采用的做法在美国可能出现问题,甚至违反法律。
7.法律执行。中国有全世界最先进和严格的法律和规章,然而,在中国不同地区的执法力度存在差异。但执法在美国则更为统一。即便有些法律和法规似乎并不那么必要,甚至违反了其他地区的商业惯例, 赴美国投资的中国企业绝不能期望依靠自己的能力来避免执行法律和法规。
防身术
考虑到上述问题,那么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如何见招拆招,规避可能的法律风险?
谨慎对待合同是关键。在洽谈合同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限制责任。比如在销售合同中,卖方要求增加条款限制其对产品销售价格的责任。同时也需要考虑限制是否适用不同的合同类型。第二,在签署合同之前,企业必须非常仔细地分析这些条款,确保自己清楚地理解条款内容。第三,明确争端解决机制。是通过诉讼还是仲裁?在哪里?鉴于在美国解决争端的高昂费用,企业在草拟合同过程中,可以考虑是否要求败诉方在赔偿损害之外,同时支付律师费用。
除了合同之外,中国企业投资美国时还需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警惕出口管制,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美国对产品和技术的出口有着严格的控制。而企业可能容易忽视技术“出口”的问题,因为“出口”可能仅仅是因为带着文件或者计算机离开美国,发了一份海外邮件或者传真,甚至是透露信息给一个在美国的外国公民。
美国拥有强大的法律来保护企业的机密技术和其他商业信息。所以企业在雇用员工时,要确保他们有权使用所拥有的第三方的机密资料。此外,公司需要充分理解并严格遵守保密协议。
考虑到这些法律风险,企业应仔细选择并培训在美国工作或者负责美国项目的员工。
最后,在选择法律顾问时,最理想的人选是熟悉美国法律而且了解中国法律和传统的律师。这样的律师能辨认出可能潜伏的风险,在问题到来之前进行有效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