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农民工荒”再次成为热词。央视《经济半小时》9月21日报道,四川现农民工荒,建筑工月薪500元。同时指出,和逐渐回升的经济数据几乎同步,沿海地区的“农民工荒”正在加剧。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7月供求报告显示,企业需求总人数60.3万人,求职总人数35.4万人,用工缺口达25万人。深圳市4月用工缺口2.3万人,到6月份用工缺口超过6万人。
说到“农民工荒”,笔者感同身受。前不久到单位联系乡镇走访,发现不少企业在经济趋稳、市场回暖的形势下,却遭遇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农民工荒”:带着数百个招聘岗位外出招工,结果铩羽而归;因为缺员,守着订单,生产线却开不起来。许多企业迷惑不解:都说“就业难”,为啥我们遇到的却是“用工荒”呢?
对此,最近各大媒体都发表了论者的观点,有人认为,让“农民工不慌”才能解决“农民工荒”,还有人指出“农民工荒”关键在于产业升级。在笔者看来,要想破解“农民工荒”,必须对眼下的“农民工荒”问题进行认真梳理,然后对症下药。
随着社会的发展、制度的健全,“农民工荒”出现了新的背景:首先,“农民工荒”暴露出以往一些企业用工不规范的问题。有的企业未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甚至随意加班却不支付加班工资,导致企业对劳动者没有吸引力和约束力,一旦市场形势不好,员工就会立马走人。其次,“农民工荒”暴露出企业生产技术含量低、产业落后的问题。从实际情况看,“农民工荒”大多发生在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用工多,产品是大路货,靠劳动力成本低才有竞争力。再次,发生“农民工荒”的企业大都远离城市,位于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发达的村、镇、区、园。“农民工荒”暴露出城乡差距大、农村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环境没有吸引力的问题。
找到了症结,破除“农民工荒”就迎刃而解。企业方面,首先要积极开展产业升级,发展引进用工数量少、员工层次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其次要主动转变用人观念,在严格执行劳动法规的同时,摒弃劳动力便宜的短期用工观念,真正把员工当成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努力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员工幸福感,让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持久稳固的依存关系。政府方面,破解“农民工荒”要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速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完善生活、教育、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提升镇村生活居住环境和质量,解决就业者的后顾之忧。
说到这,笔者想到了日本企业的待工之道。日本企业员工一旦进入某一家大公司,就会把一生交给这家公司。只要愿意,可以工作一辈子。他们的住家是在公司,休假集体行动,有的连蜜月旅行也由公司安排,公司成了员工的第二家庭,每位员工都忠于自己的企业,很少有人会有跳槽的想法。再者,即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当下,公司首先想到的是压缩办公成本而不是裁员,例如日本FANUC公司社长出差也只能买散席票。国内的企业老板能做到吗?人们常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很多国内企业虽然倒闭了,但老板还是肥得流油。
因此,在处置“农民工荒”的问题上,不妨从善待农民工做起,多给农民工一些归宿感,别再让他们“身世浮沉雨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