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腰围越长,寿命就越短,这不是危言耸听。肥胖者的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是正常体重者的3倍;癌症的发病率是正常体重者的2倍。因此,日本、美国、德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在控制国民体重上制订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日本:腰太粗会被辞退
走在日本街头,无论男女老少,都有一副苗条的身材。即便如此,日本政府最近还立法规定,所有员工的腰围都必须符合“职业标准”。
男女各有标准
这项“腰围法律”规定,凡是年龄在40—75岁之间的企业员工(包含退休后返聘等特殊情况)都要定期接受腰围检测,男性不得超过33.5英寸(85厘米);女性不得超过35.4英寸(90厘米)。这一数字与国际糖尿病联合会2005年出台的鉴别是否存在健康隐患的腰围上限相同。
对于那些超标者来说,“麻烦”算是来了,他们不仅必须去检测血糖、血压和血脂,若其中一项不合格,将被列入代谢综合征危险人群,若两项不合格则为代谢综合征患者。一旦确诊,法律规定,必须在3个月内自行减肥;如果减肥失败,则必须接受饮食控制教育;半年后仍然超重者,则要自动离职。对企业来说,如果员工减肥不力,企业将为此被罚款。
民众“瘦腰”轰轰烈烈
日本政府给腰围立法,是因为日本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政府向国民腰围“宣战”可减少因老龄化而节节攀升的医疗费。日本政府将国民瘦身计划的目标定为:4年内使超重人口减少一成,7年内减少14%。厚生劳动省认为,这一新规定将有效控制中风、糖尿病等疾病的蔓延,而且能够减少国家为公共医疗保险制度支付的费用。
政府有关腰围的新标准出台后,一场轰轰烈烈的瘦腰减肥运动在各地展开。记者看到在尼崎市一家体育馆内,许多日本居民挥汗如雨地做运动。
胖子开始发愁
不过,在这场瘦身风潮中,不少胖子们是真发了愁。记者的一位日本朋友是一家世界著名企业的中层主管,身材好像相扑选手,体重约80公斤。最近上司给他下了个最后通牒,一定要在3个月内减肥10公斤,否则不但难以升迁,连保持现在的职位都很难。他只好下狠心“节食加锻炼”,一天只吃两餐,节假日去登山,终于在规定时间成功减了10公斤,算是保住了饭碗。(林雪原)
德国:减掉肥肉有重奖
记者的邻居皮特,1.78米的身高,体重却高达98公斤。最近他疯狂迷上了减肥瘦身。
几个月前,皮特参加了公司的减肥计划:每周去健身中心参加减肥课程;每隔三天接受一次免费针灸减肥治疗。现在,他的体重下降到75公斤,获得了公司500欧元的大奖。最令他兴奋的是,焕然一新的他还获得了晋升的机会,工资也升了一级。皮特所经历的,正是目前在德国企业中广泛盛行的“健康激励计划”。德国食品与营养研究所最新研究报告指出,肥胖使德国企业健康保险金与医疗费用每年增加700亿欧元。
鉴于此,各大公司纷纷参与“健康激励计划”。宝马、大众、西门子等著名企业不惜投入巨资,对减肥的员工给予重奖。宝马公司已向参加“健康激励计划”的员工平均每人支付了500欧元,用于奖励每周3次健身的员工。
除奖励外,许多企业也千方百计让员工“随时随地健身”。比如现在很流行的“站式办公”,就是企业设立专门的“站式办公室”,员工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每天早晨都要早来“抢位置”。特别是开会的时候,大家都站着———讲的人站着讲,简明扼要;听的人站着听,注意力十分集中,会议效果好。在公司的食堂,提供的是减肥套餐,由营养师专门配给。当然,员工们就餐也是“站立式”。(青木)
美国:胖学生不让毕业
美国宾州林肯大学的大三学生杰克琳最近有了一个新的担忧:体重近80公斤的她如果不参加学校的健身减肥班就有可能拿不到学位,毕不了业。
林肯大学规定:开学时,要对所有三年级学生进行体质检测,凡体质指数(BMI)在30以上的肥胖学生,必须参加规定的健身课程,否则拿不到学位。
学校规定,正常的体质指数应该在18.5—24.9之间,超过标准的学生必须参加该每周3小时的“健身课”,课程内容除走路、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及其他多项体育运动外,还要上营养、心理及睡眠课。如果毕业前依然不能达标,那将推迟毕业。该校文体系主任詹姆斯说:“学校的胖学生太多,我们有责任加以控制”。(钟家润)
新加坡:顿顿都要吃粗粮
新加坡最近一次全国健康调查显示,当地成人肥胖问题日趋严重,从1992年的5.1%上升到如今的6.9%。新加坡保健促进局认为,要有效对抗肥胖等问题,必须考虑以全谷物食品(粗粮)取代精米和白面,成为每人每餐的主食。每天只吃一顿是肯定不够的。
虽然人们也知道全谷物食品益处多,可是因为它的口感不如细粮,因此很少人以它为主食。为了让公众认识全谷物食品的益处,鼓励人们多吃,今年10月起,保健促进局在全国推出了一项措施———“较健康选择”标签,只要食品中含有一定比例的全谷物,就可在包装上附加“含更高全谷物”字样的标签。至今已经有70种产品,贴上此标签。而贴上此标签的食品,政府会制订相应的有利政策在全国广泛销售。
比如,保健促进局和平价超市、冷藏公司及大型连锁超市合作,促销此类产品。与此同时,一些餐饮场所也推出了新的“全谷餐”,供人们选择。此外,新加坡政府还在居民社区内开办专门的烹饪课程,指导附近社区的主妇用全谷食材做出更好吃的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