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8月3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日前发表公报说,在培育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的时候,使用基因“L-Myc”代替基因“c-Myc”,可大幅降低iPS细胞癌变的风险,从而有效生成安全的iPS细胞。
该所教授山中伸弥2007年通过向人体皮肤细胞植入4个基因,培育出了类似胚胎干细胞的iPS细胞。但4个基因中的“c-Myc”基因有引发癌症的危险。虽然只植入其他3个基因也能培育出iPS细胞,但是生成的iPS细胞质量较差。
在本次研究中,山中伸弥率领的研究小组发现,基因“L-Myc”的结构与“c-Myc”非常相近。为了比较两种基因的功能,研究人员分别把这两种基因搭配其他3种基因一起植入实验鼠体细胞中,培育出iPS细胞。然后再令iPS细胞分化成生殖细胞,并培育出实验鼠。约两年后,用含“c-Myc”基因的iPS细胞培育的实验鼠有70%以上出现了肿瘤,而利用“L-Myc”基因的则几乎未发现肿瘤。
同时,新方法培育iPS细胞的效率也比较高。与使用原先的培育方法相比,使用新方法可使实验鼠体细胞转化为iPS细胞的比例提高到4倍左右,人类体细胞转化为iPS细胞的比例提高到3倍左右。与只植入其他3种基因相比,使用新方法iPS细胞分化成实验鼠生殖细胞的比例约是前者的5倍。
参与研究的讲师中川诚人指出:“这项技术大体上解决了iPS细胞发育成癌细胞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成果已于日前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