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选手赖桢敏获得了本届亚运马术障碍赛团体铜牌。马术运动是个不折不扣的销金窟,赖桢敏的妈妈为了女儿能成为竞赛骑手参加比赛,每年耗费250万港元送女儿前往欧洲参赛和训练。CFP图片
中华台北自行车选手萧美玉,获得本届亚运自行车女子公路赛的金牌,她将获得台湾政府给予的300万新台币的奖励。 CFP图片
大赛重奖制度在马拉西亚盛行,该国自行车选手吴安楠获得了本届亚运男子自行车凯琳赛亚军,将能获得4万马币的奖金。
论文推荐
序:咳咳,广州亚运会在前天落下帷幕啦。对亚运一些国家体育发展等情况,旁观人士有了进一步认识并将其撰写成文,本次讲堂啊,我们特地推荐一篇“论文”,来看看不同国家的运动员的生存状况。请看下文。
论文概述:亚运会是全亚洲人民的盛会,相比起强大的中国体育军团,许多运动员来到亚运大多抱着志在参与的心态,在这样一个大舞台上亮相,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经历。相比中国的运动员培养机制,亚洲其他国家各不相同。有的选手业余参加运动,平时还有一份职业,只训练半天;有的在国内的体育俱乐部得到政府或者企业的资助得以全天候训练比赛;有的还是学生,在学校里边学习边进行训练比赛。
南都记者在对几个亚运参赛国家地区进行的采访调查中发现,各地的训练比赛体制大致分成半职业、业余、职业三种,其中以半职业人数最多,类似韩国、日本、中华台北等地有许多选手都参加职业俱乐部,但这种职业俱乐部与职业体育又有不同,俱乐部通常由企业或者个人提供赞助,不用国家一分钱;业余选手数量也很多,所谓业余就是平时有正常的工作,训练参赛都依靠商业赞助或者国家奥委会提供资助(奥委会是纯民间组织,政府不提供经费);职业选手也分成两种,一种是职业化商业化运动,如足球、棒球,日韩两国的足球选手大多来自职业联赛。另一种是类似中国举国体制的职业选手,比如中国香港的精英运动员培训计划,有15个运动项目得到计划资助。运动员挂名在体育学院内,政府提供奖学金,一人一年30万港元,支持他们的训练和比赛。
通过采访,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亚洲绝大部分的运动员都没有得到国家财政的支持,或通过自己家庭的财力或通过企业社会资助等方式从事训练比赛。
A
竞技体育训赛体制
竞技体育的训赛在亚洲各国基本大同小异,分为半职业和业余之分。在这方面,韩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国家及地区的体制比较成熟,也支持着他们的运动员获得好成绩。
中国香港: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