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静
日本一个多月前的9.0级大地震,加上其后一直扣人心弦的核泄漏,使得日本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震后日元持续走强,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经济现象?日本经济会走向何方?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会像QE2一样影响全球本已糟糕的通胀形势吗?之后大规模的灾后重建对我国又会有怎么样的影响?
《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为此专访了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美国加州大学兼职教授朱宁。
第一财经日报:按照一般的思路,日本大地震后,由于对日本经济环境的担忧,日元可能会走软,但现在情况正好相反,日元对美元汇率数次改写历史新高,震后五个交易日最大升幅接近9%,你如何解释这一经济现象?在你看来,影响日元走强的因素有哪些?日元走强会持续多长时间?
朱宁:短期内日元走强的原因是日本震后有很多海外资产回流,支援日本震后重建,国际投机者利用了这个趋势。但我认为这只是一个短期趋势,可能会持续3~6个月时间。
短期日元走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日元能够反映日本经济发展态势,震后重建对日本经济、GDP有很强推动作用,日本大规模投放资金,短期日元走强反映了全球对于日本短期经济复苏的预期。
日报:从历史上看,每次发生灾难或国内外金融危机,日本的海外资金都会回流,比如阪神大地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日元短期内都曾出现大幅升值。那么,当前日元的波动是否会复制其历史走势?而日本经济走势如何?
朱宁:从中长期看,日本经济堪忧。原因在于日本财政赤字规模很大,原来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元对于国际投资者分散风险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随着中国代替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美元地位的走弱,新兴市场对自己的资产配置更加多元化,国际投资者逐渐减少了对日本国债的持有。
对于日本经济不乐观的原因,还有日本人口的老龄化问题,震后可能会有部分年轻人才流失,移居海外,会加剧人口老龄化。此外还有一些外企原来依靠日本的供应商,现在为了分散风险(加上日本劳动力成本很高、税收也高),将一部分生产厂搬离日本,这会直接导致日本本土经济空心化进程加快。
日报:根据有关的消息,日本有可能出台4万亿日元的灾后重建规划,这一庞大的财政预算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弥补呢?假如发行国债或债券,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日本债券的走势会是什么样的?
朱宁:我认为这4万亿日元,一部分来源于外汇储备,一部分靠国内融资渠道,还有一大块肯定要靠发行国债。外汇储备轻易不会动用,必须维护本币汇率的稳定,如果抛售大量美元,则会导致日元大规模贬值,这肯定是日本政府不愿意看到的。
一般来说,国际投资者对于某个国家国债信心越高,对回报率的要求就会越低;信心越低,则要求回报率越高。这样一来,国家融资成本会升高。日本能够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主要靠在国际市场发行国债,现在大地震加上核辐射,国债收益率和国家融资成本都随之上升。
因此,从中长期来看,国债利率越来越高,国家融资能力下降,日本今后的经济刺激措施也会受到限制,这会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日报:日本现在的形势对于世界经济将有怎样的影响?
朱宁:我认为对全球经济复苏没有很大影响。首先日本经济刺激措施会对日本本身经济增长有贡献,灾后重建会推动日本经济发展;其次日本生产的产品在国际上相对比较独特,替代性不强,转移生产需要一定时间。别的国家不能马上复制,因此短期内也不会对其他国家有很大影响。
日报: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央行地震后一个月里推出各类货币宽松计划,已累计达120万亿日元,这是美国QE2的2.5倍,你认为日本央行的货币宽松政策会对大宗商品价格产生较大影响吗?
朱宁:我认为日本央行虽然货币发行量大,但对世界影响却小,因为其主要用于本国经济重建,并不会对大宗商品价格产生太大影响。相反,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计划对商品价格的影响要大得多,因为商品价格多以美元计价。另外各大国家、公司对于日元的配置比例比对美元资产的小很多。
但日本核泄漏危机的不确定性,确实加重了人们对未来全球能源供给的担忧。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能源供给缺口的压力是持续的。
日报: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报告称,日本这场灾难可能会导致公共债务水平升高、通胀压力增加并催生新的金融泡沫,对此你持什么观点?
朱宁:我认为日本灾难不会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不利影响,日本过去20年通胀水平为负1%,所以即使有通胀,对他们本身也是好消息,而且日本灾后重建所需的大额支出主要是满足日本国内需求,不会对全球通胀形势产生大规模的负面效应。
日报:日本重建对中国的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吗?
朱宁:日本重建可能为中国经济带来向上的动力,这主要是因为日本重建将带来对基建材料和原材料的大量需求,对于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来说,这也意味着日本的经济刺激将为中国带来相关的需求增长。同时,中国存在大量产能过剩的行业,尤其是钢铁行业,将从中受益。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定的资产价格上涨和通胀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