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15日在东京发表演讲,主张日本央行应该设定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每年上涨2%—3%的通胀目标,并且强调在达成目标之前,必须无限制地实施货币宽松。此言一出,日本金融市场立即出现了股价上涨、日元贬值的现象。然而,无限的货币宽松政策真能拯救日本经济吗?
在9月13日美联储宣布启动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之后,日本央行迅速跟风,在9月19日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决定继续扩大货币宽松的规模,将用于购入资产的基金规模扩大到80万亿日元(约合1.0114万亿美元)。在新增的10万亿日元中,将各有5万亿日元用于购入短期和长期国债。这是自今年4月以来日本央行再度推出货币宽松政策。此外,日本央行还决定维持事实上的零利率政策不变。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不明朗、美国和欧洲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都已相继推出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下,日本央行作此决定实属无奈之举。虽然到今年二季度为止日本经济已持续一年保持增长,但从日本内阁府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日本经济复苏的步伐已明显放缓。今年二季度日本实质GDP的增长率仅为0.7%,远远低于今年一季度的5.3%。二季度日本的个人消费按年率计算增长0.5%,政府消费增长0.6%,出口增长5%,均比一季度的5%、4.4%和14.3%有较大幅度的回落。
日本近年一直在实施货币宽松政策,但日本经济并未出现太大起色。2010年10月,日本央行为消除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摆脱日益加重的通货紧缩,采取了零利率政策和购买国债并举的“一揽子量化宽松政策”。两年来,日本央行用于收购资产的资金规模已从最初的35万亿日元扩大至80万亿日元,实施宽松政策的期限也一再延长。目前日本银行向企业提供贷款的利率已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但日本依然没能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日本媒体最近在评价“一揽子量化宽松政策”时,大多认为其效果十分有限。
导致目前日本经济复苏放缓的主要原因是通货紧缩和日元升值,究其原因并非是货币的流通性不足。有分析人士指出,日本已经陷入了“流通性的陷阱”。那就是央行为了增加资金的流通性,一方面无限降低利率,另一方面拼命向市场注入资金,企业为增加手头上的资金而需要付出的成本已非常低廉。但资金的供应链并没有因此而顺畅,通货紧缩的状况也毫无改观。
对于如何打破目前的经济困境,日本国内主要存在两种意见。一种主张央行采取更大规模、更多种类的量化宽松政策。另外一种意见则认为,仅靠量化宽松政策难以拯救日本经济。日本当前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足,而非流动性不足。由于经济前景不明朗,企业不愿意扩大投资和生产。由于日本政府要提高消费税税率,对未来充满不安的日本人也不愿意消费。显然,只有通过刺激经济增长,提高个人和企业对于未来的预期,日本的内需才会得到充分挖掘。而在外需方面,日元升值对于日本制造业的打击固然不可小视,但日本与其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的关系恶化,对于日本经济来说绝非福音。可见,日本经济面临的问题已不是简单增印钞票就能解决的。
本报记者 严圣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