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大幅裁员重组之后,日本电子制造企业的经营状况开始触底反弹。
夏普、索尼、松下等多家日本公司昨日发布了2013财年第一季度(4月至6月)的业绩报告。索尼第一季度营收1.71万亿日元(约合173亿美元),同比增长13%;净利润35亿日元(约合3500万美元),同比实现了扭亏。夏普同期收入同比增长32.6%至6079.13亿日元(约61.4亿美元),净亏损179.77亿日元(约合1.82亿美元),同比减亏87%。松下一季度也实现大幅盈利,净利润达1078亿日元(约合10.9亿美元)。
重组大幅削减成本
业绩报告显示,改革和重组,大幅削减成本是这些公司业绩飘红的重要原因。松下方面称,第一季度通过全公司大幅度削减压缩固定费用,营业利润有所增加。
在过去的两年里,“裁员”一度成为这家公司的关键词。截至2013年3月31日的2012财年,松下营收下降7%,净亏损为7542.5亿日元(合74.6亿美元)。为了扭亏为盈,松下宣布裁员1.7万人,很多新的开发项目被停止,工厂被关闭。
事实上,为了走出困境,2012年,几乎所有的日本制造企业都进行了大规模的业务缩减和重组。日立、三菱、东芝几乎放弃家电生产;索尼缩减了电视机生产和投资,并有意着重开发商业利润更为丰厚的医疗器械。
日元贬值增强竞争力
带动业绩增长的另一大因素则更加立竿见影,即受惠于“安倍经济学”带来的日元贬值,日本制造在全球贸易中重新获得了竞争力。
索尼方面表示,以移动产品及通信业务为例,受到汇率利好的影响,智能手机销售台数大幅增长,产品平均单价提升,销售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6.2%。
这只是日本制造业的一个缩影。日本央行7月1日公布的企业短期经济观测调查显示,6月份日本制造业大企业信心指数为4,比3月份大幅上升12点,也是2011年9月以来该数据首次出现正值。日本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创一年来最快增速,日本央行更是自2011年1月份以来,第一次在经济展望中使用了“复苏”这一字眼。
不过,汇率因素能否继续为日本企业贡献“红利”,业界观点不一。有分析认为,贬值带来了能源进口成本大幅提高的压力。最近几天,日元的涨幅已创下六周新高,美元、日元汇率再次跌破100关口之下。安倍经济学能否继续支持日元贬值仍待观察。
北京晨报 2013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