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经济 >> 正文

企业技改撑起日本整体经济转型

作者:未知  来源:搜狐   更新:2014-5-13 6:30:35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中国经济周刊》 特约记者 陈言|北京、日本东京报道

  企业的变革是国家经济升级换代的重要基础。一个国家的经济变化最终以经济实体(企业)的变革来实现。“企业变革通常以技术改革、生产方式的革新来实现。”日本庆应大学经济学名誉教授井村喜代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改革是把国家发展中旧的、不合理的,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技术改革是其重要组成本分。技术改革是众多企业迈出变革的一步,一个国家的经济模式才能有转换的可能。

  在政权经常更迭的日本,这种情况尤为明显。日本的经济转型与变革,往往不靠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而是通过企业追求技术改革的市场自觉。

  从这个角度看,日本企业在走过纺织、钢铁、电子阶段后,现在开始向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医疗等新阶段转换,这个阶段的转换如果能在世界市场上占有先机,那么日本经济也就有了振兴的可能。

   生产:整合生产线,技术转向新领域

  北京中关村(000931,股吧),日立(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从2005年就在这里扎下了根,与众多中国企业“抱团取暖”。如今,通过共同研发,日立在中国的研究越做越大。

  在此之前,日本企业的研发重点,是在既有的技术领域开发新产品、改善产品性能,不断推出具有新特点的产品,和中国在研发方面的合作并不是很多。在生产方面,企业不断总结经验,在生产线的每一个环节都力臻完美,将个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极致。21世纪以前,这种在旧有技术领域的改良逐渐触到天花板。

  21世纪最初10年,新产品的开发越来越困难,不少日本企业开始落伍,特别是2008年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后,引发了国际上众多企业的经营困难。日本企业难以独善其身,日立、松下、索尼等企业先后陷入巨额赤字,日本制造业能否延续辉煌,开始在国际社会受到质疑。

  技术改革,成了唯一的答案,新领域、新产业的研发被寄予厚望。“我们在北京、上海设置了研发机构。北京以IT、标准为中心,跟踪及研发最新技术,上海因为距离我们的生产一线较近,产品的研发较多。”日立(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田边史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从研发方向上看,“日立选择了走IT与设备融合的道路。有了这个思路以后,我们既能为企业提供软件方面的解决方案,又能拿出具体设备来,完成生产上的需要。”田边谈到日立这些年的变化时说,设备加智能,日立的变革要走的是一条“1+1>2”的路。

  一直以来,日本企业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企业的生产链条较长,各个方面都需要兼顾。而以日立为首的企业,将整个产业链的管理整合成设备制造与软件管理两大方面,而将研发的重点放在国外。

  其他日本企业,尽管各家思路不一,但对通过创新性研发促进变革、实现转型的必要性都有着高度的认同。

  “我们把胶片中使用的胶原蛋白技术用在化妆品上。”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徐瑞馥副总裁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数码相机取代了胶片相机之后,胶片销量大减,富士胶片开始用自己在胶片时代积累的技术,向看似并无关联的化妆品产业转进,这样不仅弥补了因为胶片使用量减少而出现的亏空,更让企业业务内容有了很大的拓展。

  松下公司的变革走的是另外一条路,从以家电生产为主,向住宅解决方案、汽车零部件转变。不过,松下的变革之路与日立、富士胶片相比,推进得较晚,目前还在实践中,成果需要今后观察。

   研发:从立足本国到立足市场

  在研发上肯花工夫,这是过去日本企业能够在强手如林的世界企业中站得住脚的一个重要原因。

  立足于国内的研发,从美国等国家引进一部分技术,这是日本过去研发的一个特点,但现在,日本企业开始对这种形式进行变革。“我们在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开发。”日立的田边用中国特色的语言,强调与过去研发模式的不同。

  田边所管理的研发公司,是日立继美国、欧洲之后,在海外设立的第三家研发机构,不仅研发面向中国市场的产品和技术,更是日立全球研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去这里的研发主要是母公司研发中的一个分支,研发题目听从母公司的指令。但随着日立在中国的业务不断扩大,研发公司需要应对的中国市场需求越来越多,所以现在很多题目是在这里决定、在这里推进的。”

  如今,日立的母公司——日立制作所在海外近300人的研发队伍,130人都在中国。 “在最有市场的地方进行研发,这是日立经营上的一个重要方针。”田边说,智慧城市、云计算等等,中国有自己的需求,日本现有的经验不能满足新需求。而对中医的研究,让日立医疗器械的研究开发有了新的视点。

  与日立类似,三菱化学美迪恩斯公司也在中国强化了与中国医疗研究机构的共同研发。

   日本经济模式发生转变

  追求变革正在推动众多日本企业乃至整个日本经济的转型。

  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在今天的日本企业已成为一个常识,较快实现国际化的大中企业也在带动小企业走向国外。1986年,日本制造业企业的全球化比例大致为2.5%,但到2013年已经超过20%。按日本内阁府的预测,2017年有可能进一步提升到25%左右。日立、丰田等的全球化比例大都已经接近或超过50%。企业在全球化经营上的变革已经具有了比较成型的模式。

  在支撑与推动全球化经营的研发领域,日企今后还拥有很大的空间。如果说过去日企在钢铁、家电、汽车领域引领潮流,那么今后将会集中于基础设施、节能环保、医疗、养老、智慧城市等领域。日企要在这些领域拿到外国的市场份额,就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本地化革新,需要与本地伙伴进行合作,让技术适合本地市场的需求。

  “走到国外的技术研发,让我们离客户更近,技术领域也更为宽阔起来。”田边董事长说。

  如今,日立已成为全球屈指可数在基础设施与IT领域并进的企业。从日立这里,我们会发现这家公司在我们熟悉的家电背后,拥有着深厚的研发功底与广域的研发网络。而正是这些内功,让日立在100多年中挺过了无数次的震荡与冲击,每次都能快速复苏并把握住新的发展机会。日立如此,与之相类的日本大型综合企业也大抵如此。

  研发是日企变革的主要推动力,而现在众多日本企业将研发搬到海外市场,让企业的事业内容开始有了重大的变化。

  企业技术变革的结果,让日本经济在社会基础设施、节能环保、医药卫生、智慧城市等方面有了突出的特点,从而使得日本经济的发展模式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松岛菜菜子裙装造型 “美到令人

    荣仓奈奈被曝怀孕 预计今年初夏

    日媒:美国任用哈格蒂担任驻日

    日本选出最想成为首相的女大学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