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锦织圭获美网男单亚军 另一种“举国体制”成功
2011年,当锦织圭在上海大师赛闯入四强后说出“我的目标是世界第一”时,这个世界排名还未进入前30位的日本小伙子被认为是在“痴人说梦”。但是,北京时间昨天凌晨,25岁的锦织圭捧起美网男单亚军的奖盘,已然成为亚洲男子网球的新典范。
可以借鉴,不是复制
身高1.78米的锦织圭可以做到的事情,中国男子网球选手也可以做到吗?
曾任中国男子网球队教练组组长的鲁凌认为答案是肯定的:“锦织圭的成长模式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但绝不是简单复制。”在他看来,日本网球的“举国体制”,更像是一种“长线投资”。
1986年,日本网球名宿松冈修造创造了世界第46位的个人最佳排名。之后,日本网协出台了“45计划”,由松岗修造选拔好苗子前往美国著名的尼克网校深造,目标就是打破第45的最高排名纪录。12岁那年,锦织圭通过“45计划”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
很多日本网球苗子不会讲一句英文,也不见得一定会有出息,但日本网协和赞助企业舍得花钱、懂得投资。每个孩子每年在尼克网校的花费将近10万美元,以锦织圭为例,“45计划”为他支付了至少10年的费用。锦织圭16岁时就拥有了多达14人的团队,其中有技术教练、心理医生、媒体指导、营养师甚至和家长联络的专员等。所有的费用,都来自于索尼公司前CEO盛田正明所设立的网球基金。
锦织圭的成功,证明日本网球的“举国体制”是一种正确的选择。目前,有6位日本球员位居世界排名前200位,每年有1到2名选手冲入前100。
不同理念,两条道路
鲁凌认为,同样身处亚洲,中国网球选手不缺身高、不缺资金,但是钱怎么花,体现了两个国家对网球完全不同的理念。
中国男子网球的投入和发展力度正在逐年增大,但和日本的先期投入不同,中国网球的资金更多的时候是用在“关键时刻”。这也是为什么在全运会来临之前,各支省队大批引进国外教练。如此做法的效果立竿见影,但选手们往往只能称霸国内赛场,吴迪、张择这样的中国男网顶尖选手始终无法闯入世界网坛。鲁凌认为,先期投入远比“临门一脚”来得重要。锦织圭的启蒙教练尼克曾经表示,中国网球有些急功近利,“他们尤其需要正确的教练和训练系统。”
鲁凌认为,中国男子网球选手冲入世界前100位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要改变理念:“像日本网协一样,举全国之力打好网球基础,要比不断花钱换教练来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