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科技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腾讯科技立场。
文/阳淼(微信公众号:山寨发布会)
2013年年底,罗辑思维CEO脱不花突然在群里晒了一张照片,七个大垃圾袋,说都是自己从家里“断舍离”出来的。当时第一次听这个词,觉得挺有禅宗味道。后来这本书席卷中文圈,甚至在某些意义上成为2013年的年度词语(在此之前的2010年,断舍离已经当选为日本年度词语)。淼叔也凑热闹去买了一本,然后按照豆瓣书评里最多的评论说的那样,看完书后首先把这本书断舍离了。
上周,断舍离的作者山下英子来到了中国,带着她的新书和“互联网+”的合作——这次她的一个身份,是e家洁新推出的收纳服务的特邀培训顾问。
关于日本,有一个著名论断,就是“日本无哲学”。这个国家既没有诞生过大哲学家,也没有什么引导世界甚至本国潮流的哲学思想诞生。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日本人对外来哲学理念的极度珍惜与利用。以“断舍离”为例,字面上即来自于瑜伽中的“断行、舍行、离行”等行法哲学;而在2014年接受中国媒体访问时,山下英子又承认其断舍离理念来自于《老子》中的一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这其中,“无为而无不为”即是断舍离的哲学本源。
所以,在文化渊源上,中国人与日本人对“断舍离”的基本态度并无不同,都倾向于认可和接纳。而中国互联网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新行业,其多年的沉疴亦在于有煊赫的估值与飞速增加的业绩,却没有像工业时代的企业一样,发展出成形而稳固的哲学理念,这么些年来,也只有一个似是而非的“互联网思维”能拿得出手。这个行业也因此而常给人“暴发户”“门口的野蛮人”之感。
略有改善的是,腾讯近些年来一直在推进的“连接一切”概念(脱胎于KK和Facebook);而e家洁选择将同种文化圈的流行理念引入,也可以视为一种以哲学理念推进用户认同的努力。
这种努力是否会奏效?我们应该看到,“断舍离”的概念在中国虽然没有任何理解障碍,并很快风行一时,但并没有作为一种国民级的共识巩固下来。有些反对者亦颇有见地地指出,断舍离在日本能行得通,因为其商业基础设施高度发达,随处自动售货机、便利店更是面面俱到,所以在整理家居时,可以放心地断舍离掉一些暂时用不到的物品,需要时再去买来就得了;而中国因为城市规划的原因,大多数家庭倾向于将居室变为一个应用尽有的生存堡垒,从消防器到卫生纸到净水药片无所不包,可以应对从停水到SARS爆发乃至于核弹降临的各种突发情况。这种对社会化资源配置的不信任与不安全感由来有自,自然对断舍离会敬而远之了。
另一个情况是,中国很多家庭中,打理家务仍以老年人为主。经历过三年灾难和其后动荡生活的他们,对生活的不安全感深入骨髓,消费观念以“能用就好”“够用就用”为基本宗旨,这些看上去符合勤俭节约美德的习惯也会对一些下一代产生影响。
以上两个因素的存在,决定了“断舍离”在中国不可能像日本那样一纸风行,迅速成为生活共识。但长远来看,中国用户仍将在日本之后走上集约化生活之路(著名科技作家吴军先生就曾有论断,“中国在重复四十年前的日本”。)根据e家洁CEO云涛公布的数据,目前有200万注册用户使用家政服务(考虑到互联网在这个领域的普及程度,真实用户应该远大于这个数字),仅在北京,每周都使用家政服务的有两万多户,主流用户则是最多两周就使用一次家政服务。这代表着服务专业化、家务规范化的思想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接受,“断舍离”掉一部分金钱,来换取时间的充裕和空间的整洁,也成为越来越多用户的选择。这些用户,就是未来“断舍离”理念的核心拥趸。
从物质生活的角度来说,中国的情况也与日本越来越接近。生产能力已经极大丰裕,从日用品到高档奢侈品、耐用消费品,中国在很多领域不但成为生产大国,也成为消费大国。仅从每年的双十一销售额来看,中国人的购买欲望就几乎以每年40%的速度在增长。今年双十一有912亿的销售额,4.6亿件包裹,平摊到每个家庭差不多有一个半包裹,这些商品要消耗多久,又将占据多少家庭空间呢?迟早来看,正常消耗速度加上“断舍离”速度,才能赶上这种购买速度。
不过也要看到,即使首先将“断舍离”思想正式引入中国O2O行业,e家洁与山下英子所强调的断舍离精神之间也存在微妙的差别。e家洁本次发布的是家政服务的高端版本——收纳整理服务,并推出了职业收纳师这种新岗位;但即使这样,在家政上强调的仍然是存量管理,而不是像山下英子那样“大破大立”,先断舍离掉一堆不需要的物品,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收纳整理。
即使将来收纳服务真正成为e家洁占领高端市场的利器,但一个花钱雇来的第三方服务人员,有多大的影响力和权力去要求主人家“断舍离”呢?山下英子在日本推行自己的理念,主要影响的是家庭主妇,她们在自家家务方面具有绝对主宰权;而e家洁面临的却是中国夫妻全职、第三方承担起主要家务职责的现状。在存量改变有限的前提下,能够打出多少“增量”,还是个值得观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