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在家中做饭的人来说,吃什么是三餐前经久不变的疑问。趁着互联网发展这股东风,如今国内已有了“下厨房”、“美食杰”等一批菜谱分享平台,用户可以在此发现自己喜欢的食谱,寻找做饭灵感。在感慨这些网站和软件强大应景的同时,你也许不知,早在19年前的日本,已经有人发明了类似的食谱分享网站,堪称美食社交领域的创业鼻祖。
1/3的日本主妇在用Cookpad
需求缔造商机。1997年,日本人佐野彬光(Akimitsu Sano)敏锐地抓住主妇不知“今晚要吃什么”的头疼心理,创建了美食网站Cookpad。Cookpad的主要功能有两个,搜索食谱和分享食谱。成立19年来,公司的用户数量增长了12倍,目前已成为日本总浏览量排名第55的网站,也是日本最大的在线食谱分享网站,超过半数的二三十岁日本女性访问过该网站。
佐野在接受日本“rikunabi.com”网站采访时表示:“你能想象每天日落时分,日本主妇挎着篮子去菜场买菜,看着货架上琳琅满目的新鲜蔬菜考虑今晚要吃什么。这时,她很有可能拿起手机登录Cookpad,搜寻食材或料理的名字。”佐野的话充满了日本人感性细腻的调调,而且一点都不夸张,根据公司后台统计的数据,每天下午4点至5点,有1/3的日本女性在使用Cookpad。
本着这样的出发点,佐野的团队在设计网站时充分考虑了主妇的需求,主界面搜索框位置清晰明显,操作也很方便。此外他还强调软件的反应速度,不断增设服务器改进搜索引擎,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在Cookpad主界面的顶端,还有一块非常明显的留言区,用户如果有想法和意见可以写在上面,这也体现了开发人员对使用者的重视程度。
2009年,Cookpad公司正式上市,当时利润暴涨80%。据美国“福布斯”新闻网报道,2014年,Cookpad的净利润达19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5亿元),股价也一路走高,仅2015年11月,就上涨了20%,根据佐野占股比例推算,他现在已是靠菜谱创富的日本亿万富豪。
虽然成绩斐然,佐野为人仍非常低调,网上他的采访资料非常少。2008年,他接受了《日本时报》的专访,其中提到,Cookpad之所以受欢迎,跟当今的日本文化不无关系,“很多年轻人并不是不想做饭,而是不懂怎么做,因为他们没有从上一代那里获得过相关知识”。在佐野看来,烹饪能帮助维系家庭。
线下活动也精彩
和很多日本品牌一样,Cookpad也十分注重体现人情味。拿最基本的发布菜谱这项功能来说,你不仅要为食谱起好名字,还要简单介绍一下它的来由,比如,这可能是带有童年回忆的奶奶的拿手菜,或是你为老公精心制作的工作日爱心便当……正是由于这种设计,在Cookpad上才有了各种各样“有故事”的菜谱。
“rikunabi.com”网站写道,Cookpad不是一个单纯讨论厨艺的食谱网站,它的创始人希望网站能以一种日记或记事本的形式存在,帮助留存每个人的印记。
除了常规的食谱分享,Cookpad近两年还做了不少线下活动,各种学做菜以及试吃、烹饪比赛都非常受欢迎,其中最受瞩目的要属每月的烹饪大赛。在日本,厨艺好坏是评价主妇的核心标准,三四十岁的女性几乎人人都有厨艺精进的愿望,如能有机会获奖也被视为很高的荣耀。
比如2015年8月的肉食烹饪大赛,当时应赞助商要求,主妇要使用专门提供的酱汁来加工肉类,得分最高的菜谱有可能被登在报纸上,甚至印成精致的宣传册放在便利店供人们取阅;获奖者也有可能成为Cookpad的签约美食专家,上电视、出书展示个人才艺。成立19年来,Cookpad已跟厂商和用户形成了一套非常有互动性的营销方案。
东京德意志银行的分析师风早孝宏(Takahiro Kazahaya)告诉“福布斯”新闻网,由于日本文化的特性,很多女性婚后成为全职家庭妇女,平时缺乏跟社会的联系,而Cookpad提供了这种机会,丰富的线下活动和社交分享改善了这一点。
而且,Cookpad确实捧红了大批厨艺达人,它会为其出版专门的电子食谱,纸质版的Cookpad菜谱现在日本各大书店销量也不错。作为诞生自互联网的品牌,Cookpad拥有大批高质量的忠实粉丝,备受日本都市女性的喜爱。
去年下半年,Cookpad首次涉足农产品(000061,股吧)销售领域,网站推出“Cookpad shop”(在线商店)频道,主要经销大米和蔬菜。佐野想在用户和日本小农之间搭建平台,把高品质、有故事的农产品送上人们的餐桌,小农也能因此获得稳定的收益。目前,由于佐野在选择上较为谨慎,入驻商家并不多,但平台的运作一直较为顺利。
佐野把减少外出就餐、回归家庭、回归厨房,作为Cookpad的核心诉求。眼下,Cookpad又将目光放在青年身上,希望将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单身男性也发展为自己的客户。
剩菜菜谱受追捧
除了烹制新鲜的菜品,如何解决剩菜剩饭也是家庭主妇必须面对的课题。扔了吧,太浪费,处理不当又会产生其他问题。几年前,佐野在Cookpad网站上专门开设剩菜栏目,供主妇们相互分享处理剩菜剩饭的经验。
来自千叶县的一名公司白领,下班后照着Cookpad介绍的剩菜处理办法,制作了一盘爽口的沙拉。她把前一天吃剩的炖萝卜干和腌黄瓜拌在一起,铺了一层蛋黄酱,又撒了一层芝麻盐,一道别致的沙拉就做好了。
据日本共同社介绍,Cookpad网站上最受欢迎的剩菜菜谱,出自东京工艺大师田畑圣子(Tabata Matsuda)之手。她把吃剩的米饭用来做烤米饼。做法极其简单,在剩米饭里加入少许面粉,加水拌匀,然后在平底锅里倒入少许油加热,把拌匀的米饭面团轻轻铺在上面,小火烤熟,如果喜欢酱香口还可以淋一些酱油。田畑圣子表示,这道菜不但可以做正餐,还能做孩子平时的零食,热量不高而且口感上佳。
Cookpad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网站上贴出的剩菜菜谱数量已接近8000份,很多主妇用心琢磨如何利用剩饭剩菜,然后与大家分享,剩菜栏目的评论区留言也很多。
将“精益创业”作为企业文化
作为创业型的互联网公司,Cookpad的成功也引来很多专业人士的关注。据参观过Cookpad公司的台湾网友介绍,其办公大楼里每一层都有一间宽敞的厨房,员工可以下厨做饭,食材则由公司负责购买。
“在Cookpad,每天中午在公司做饭是稀松平常的事,11点多就有人开始忙活了。厨房每天爆满,甚至都得抢位子,还有些以前不爱做饭的员工,现在也加入了烹饪的队伍。”目前在Cookpad任职的朴起焕表示。
员工的办公环境也很轻松,座位不固定,每人都有一个可以随时移动的柜子。
Cookpad对上班时间也没有特别规定,一个月只要工作日做满8小时即可,平时不加班,工程师想在家办公也没问题,Cookpad甚至还有远在美国的技术开发人员。
朴起焕介绍,Cookpad要求每个刚进公司的员工必须仔细琢磨三句话:一是你是否喜欢现在做的事;第二,你是否在做最擅长的事;最后,你是否能给公司带来益处。在面试阶段,公司会对应聘者的能力、兴趣和愿景做全面分析,如果入职后做得不愉快,员工也可以申请在内部调岗。
Cookpad的企业文化被专业人士称作“精益创业”,这是由美国创业顾问埃里克·莱斯(Eric Ries)在其著作《精益创业》(The Lean Startup)中提出的。用莱斯自己的话解释:创业公司在做大规模的产品推广前,先利用小部分的用户把产品做到极致,包括处理尽可能多的产品反馈以及功能细化,也可以概括为“勿贪快求大,先把产品做好”。
朴起焕说,公司上至领导层下到普通员工,都被要求阅读《精益创业》,从目前看,他们的工作方式确实符合精益创业的要求。台湾《商业周刊》称,以工程师为例,Cookpad目前约有40位相关员工,重点是每两位工程师都能组成一个独立团队,开发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化的可行产品),而且公司高层几乎知晓所有正在进行的MVP方案。
《商业周刊》表示,作为互联网创业公司,Cookpad的工程师相当有地位,发言权也很大,如果他们觉得某个概念不可行,可以直接向主管表示“行不通”或“不能实现”。在含蓄委婉的日本文化中,这种直截了当的作风是十分罕见的。
“福布斯”新闻网估计,Cookpad2015年的营收能达到1.1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36亿元),2016年将上升到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86亿元)。鉴于近30%的丰厚利润率,华尔街分析师推算,2016年Cookpad的利润将超过4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62亿元)。
(责任编辑:罗浩 HN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