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影响
1964年东京奥运会带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大规模建设带动了房地产业、服务业、运输业和通信等行业的强劲发展,除了场馆建设之外,日本房地产行业也迎来了大繁荣,直至8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了令人炫目的鼎盛时期。
为了解决美元升值和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之后,世界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日元的升值幅度最大,三年间达到了86%。由于日元升值影响日本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日本政府制定了刺激内需的经济增长政策,利率从1985年的5%降至1987年2月以后的2.5%,大量的资金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银行为了业务扩张,利用超低利率发放房地产抵押贷款,同一时期,国际热钱的涌入加速了日本房地产泡沫的膨胀。
根据日本国土厅公布的调查统计数据,城市土地价格指数从1985年的91.5上涨到1991年的147.8,上涨幅度61%;建筑投资从1985年的约50亿日元上升到1991年的约82亿日元,上升幅度64%。如下图所示。
日本建筑投资和城市土地价格指数
1989年,日本政府意识到经济泡沫,开始施行紧缩货币政策,日本央行连续3次提高贴现利率。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日本银行利率从2.5%上调至6%。货币政策的突然转向,首先刺破了股票市场的泡沫,以1990年新年为转折点,日经225指数从1989年12月29日的高点38915点开始大幅下跌,股市陷入了长达20年的熊市之中。
日本股票价格的大幅下跌,使企业、证券公司和银行出现巨额亏损,财务压力迫使其拥有的大量不动产涌入市场,房价出现下跌的趋势。与此同时,国际资本开始撤出。1992年日本政府规定持有土地者每年必须交纳一定比例的税收,囤积了大量土地的所有者纷纷出售土地,日本房地产市场进入“供大于求”的时代。
多种因素的叠加,加速了日本房地产经济的全面崩溃,从1991年开始,日本房地产市场泡沫自东京开始破裂,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房地产价格的暴跌使大量不动产企业破产,非银行金融机构因拥有大量不良债权而陆续破产,给这些机构提供资金的银行亦无法幸免,日本银行业产生了严重的信用危机,几家大银行如兵库银行、北海道拓殖银行等相继倒闭。
在日本房地产行业去产能的20多年里,建筑投资额从1991年的824036亿日元连续下降至2011年的432923亿日元,降幅达47.5%,同期城市土地价格指数下跌62.7%。在这段时间里,日本经济发展缓慢,期间GDP增长几乎没有变化。与此同时,在日本这个有着独特职业文化的国度,失业率从1991年的2%上升到2001年的5%,并在接下来的10几年里保持在平均4%的水平,给民众生活造成了很大压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