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IT >> 正文

夏普的“日本病”与鸿海的“中医治疗”

作者:佚名  来源:china.com   更新:2016-3-6 10:08:46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罹患了这种“日本病”的企业,爬上社长之位的人,并不是取得了最高业绩的员工,而是出错减分最少的员工。因为公司内部的升迁机制,不是加分模式,而是扣分模式。因此,经营方针也自然把回避风险放在第一位,采取保守的经营模式。


然而,外部环境却是截然相反的。21世纪是IT革命与全球化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企业如果无法适应时时刻刻的变化,将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罹患“日本病”的企业,容易陷入经营困境。


“日本病”是一种和糖尿病一样麻烦的顽疾。因为虽然明白公司是哪里出了问题,而且知道该如何改革以克服这个缺点,但是改革却施行不了。究其原因,因为真正的改革,必须从通过现行的扣分模式跻身公司决策阵营的人开始,而没人愿意并且敢于“在太岁头上动土”。好不容易爬上公司决策阵营的人会拼死保护自己的地位;还有一步就可以跻身董事之位的中层管理人员,也会一味地顺从决策阵营的意愿,借此觊觎更高一级的职务;并且,公司的年轻人没有发起革命的权限。于是,病情越来越恶化,公司朝着死亡(破产)的边缘直线前进。


夏普公司曾召开过好几次“经营革新会议”,然而据参会的职员称:“经营革新会议上能达成的唯一共识,就是下次会议的日程”。


这些“日本病患者”的经营状况日益恶化,尽管如此,他们手中还掌握着“过去的光荣”——先进的技术。因此,作为最后的手段,他们开始计划被其他公司收购。


但是,这些企业在日本找不到能够收购他们的公司。因为,他们周围的日本企业也或多或少是“日本病患者”。于是,2009年,经济产业省担心,照这样下去,日本的制造业即将面临崩溃的险境,于是成立了一个官民一体的公司——产业革新机构。公司的宗旨是,在15年内陆续收购“日本病患者”的企业,将各个企业的长处结合起来,由此实现企业的复兴。


产业革新机构融资3000亿日元,计划将夏普公司的主体业务液晶部门与Japan Display(JDI)公司合并。JDI公司是由2012年,“日本病患者”索尼、东芝、日立三大企业的液晶部门合并而成的公司。直至今年1月,合并进程看起来还似乎很顺利。


然而就在此时,鸿海集团的董事长郭台铭开始介入其中。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在战后比日本的发展起步要晚,因此具有独创精神的第一代企业经营者目前还健在。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具有领袖魅力的郭台铭所创办的台湾企业。


1950年出生于台湾地区的郭台铭从海军专科学校毕业后,于1973年在台北创办了鸿海塑胶企业有限公司。那时,黑白电视机刚进入台湾,所以他创建的是一家生产电视旋钮和按键等零部件的公司。创业之初,公司员工仅有15人。


这家公司发展壮大的契机源自日本的技术。1977年,公司从日本购买了崭新的精密机器,并引入工厂,后来通过“低价产品和大量生产”的台湾模式,逐步发展成为以日本和美国企业为主的生产外包企业。


1988年,鸿海集团迎来了第二次转机。就在前一年,台湾解除了戒严令,允许在中国大陆投资。郭台铭从中看到了中国大陆未来的巨大商机,成为进入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台湾企业。


从此,鸿海集团(即富士康公司)被称为“世界工厂”,在中国大陆迅速发展。2014年,中国贸易总额的3.5%来自鸿海集团。在2015年的《财富》杂志全球500强名单中,高居第31位,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子设备外包制造服务(EMS)企业。到这时为止,鸿海集团采用的是“重实轻名”的战略,即与其生产自主品牌的产品,不如作为世界级品牌产品的代工厂,发展外包服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问题餐厅》聚焦女性话题 焦俊

    日本第11届声优大奖结果揭晓 演

    东野圭吾作品《拉普拉斯的魔女

    松岛菜菜子裙装造型 “美到令人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