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青春片《垫底辣妹》将于4月14日上映,同去年票房火爆的台湾青春片《我的少女时代》一样,《垫底辣妹》在上映前,已在日本收获不俗口碑,是去年的票房黑马。而除了影片质量之外,更为人关注的是,《垫底辣妹》是近五年来,在中国内地上映的首部日本真人电影,上一部还是2011年9月上映的《挪威的森林》。
5年来,内地首映日本真人电影
《垫底辣妹》由土井裕泰导演,桥本裕志编剧,有村架纯、伊藤淳史、吉田羊、田中哲司、野村周平等主演,改编自坪田信贵所著小说,讲述了学习垫底的女高中生用一年时间努力进取,最终考入庆应大学的故事。影片去年5月1日在日本上映,首周开票仅有3亿日元(1人民币=16.7日元),但凭全零负评的口碑,最终盘踞电影排行榜长达3个月,票房收得近30亿日元,跻身年度票房第6名。
影片中,饰演女主角沙耶加的有村架纯本人也是一个逆袭成功的女演员。2010年初次亮相,她还默默无闻。其后靠不停地接演作品,一步步从小配角走到主角的位置,演出了11部电视剧,以及包括《垫底辣妹》在内的5部电影,还为吉卜力工作室的动画作品担纲配音。凭借《垫底辣妹》,有村架纯还获得了第58届蓝色带电影奖最佳女主角和第30届黄金飞翔奖新人奖。
节奏缓慢,日本电影在中国票房惨淡
纵观日本电影与中国观众的缘分,也经历了高潮、低谷和回暖。1978年邓小平访日后,中日关系进入了一段相当好的时期,中国也掀起日本电影热。据统计,在1978年到1990年间,有48部日本电影曾在中国公映,包括《人证》、《砂器》、《远山的呼唤》、《幸福的黄手帕》、《伊豆的舞女》、《绝唱》、《生死恋》、《蒲田进行曲》、《寅次郎的故事》等。高仓健、山口百惠、吉永小百合等明星更因此在中国拥有超高人气,不亚于现在的巨星们。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好莱坞电影开始大热,占据了中国电影市场,日本电影只能隐退。有统计称,自1991年起的十年间,中国一共只引进了《情系铁骑》、《新宿鲨鱼》等10部日本电影,都反响平平。
近年来,引进中国的日本真人电影大多制作水准一般,视觉特效一般,节奏缓慢,难以吸引中国观众走进影院,最终票房惨淡。2007年,灾难片《日本沉没》票房仅收17万人民币;《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更名为《十个约定》,以催泪的宠物情为卖点,2009年初在中国上映,票房721万;同年,《我的机器人女友》总票房只有100多万;2010年,金城武主演的《变相黑侠》最终票房760万;同年,妻夫木聪主演的《感染列岛》仅有100多万;2011年初,江口洋介主演的《侠盗石川》票房111万;同年,《挪威的森林》在中国上映,票房仅有惨淡的294.5万。在日本本国,每年的电影票房仍然是依靠动画电影在支撑,就算偶有表现亮眼的真人电影,也多是电视剧的剧场版。2015年日本电影票房前10中,动画电影就占据了6个名额。
真人电影不卖钱,只好引进动画电影,这些电影多是曾经在中国电视上放映过动画剧的剧场版。例如,2007年的《哆啦A梦:大雄的恐龙》;2009年和2011年两部《名侦探柯南》系列电影、2011年的《奥特曼》。不过这些动画片虽然都打“怀旧牌”,但票房也难与好莱坞动画片在中国的票房媲美。
其实,日本电影近年来不乏佳作,比如《海鸥食堂》、《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入殓师》、《第八日的蝉》、《百元之恋》等在中国的电影爱好者中拥有相当高的口碑,这些影片蕴含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对于人生价值的思索。但是,在进口片名额有限的情况下,发行方还是不愿意把赌注压在叙事细腻、风格沉静的日本影片上,害怕难以勾起喜好热闹的中国年轻观众的口味。
日本真人电影“试水”中国电影市场
不过从去年开始,日本动画电影的票房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井喷而有所提高:去年上映的《哆啦A梦:伴我同行》,在中国的票房是5.3亿人民币,超过了在日本的4.15亿票房。在中国的这一亮眼表现,使得日本去年电影出口收入增加了50%。今年年初上映了两部日本动画片——剧场版动画《火影忍者:博人传》和《圣斗士星矢:圣域传说》,虽然没有再复制机器猫的奇迹,但《火影忍者:博人传》票房过亿,成为日本第二部票房过亿的电影,也足以让片方满意。对于中国这个票房潜力巨大的电影市场,日本片商自然不愿放弃。此次《垫底辣妹》在中国上映,是日本真人电影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一次“试水”,如果票房成绩好,对于日本电影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文/本报记者 肖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