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廿年铸就“快刀”今朝卖往日本(组图))
|
工人对激光切割机的横梁主副导轨进行平行度测量,累计误差要在0.04毫米之内。 |
距离深圳宝安机场北面约20分钟车程,坐落着大族激光的全球制造基地。与一般的工厂不同,这个基地由6栋现代化楼房构成,生产车间整洁有序,光纤激光切割机、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激光切割焊接一体机等高精度产品在这里诞生,发往全球。
激光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在大族激光,“丝”是员工们常用的量词。1个丝即0.01毫米,也就是10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几分之一,而产品装配等过程中对平行度、直线度等的要求往往精细到“丝”级。
“激光其实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用的苹果等品牌手机、眼镜、纽扣等各种产品中很多都与大族激光的激光、打标、焊接、切割等系列产品有关。”大族集团副总裁、大族激光钣金装备事业部总经理陈燚早在1998年就加入大族,如今管理着年销售额逾10亿元的产业群,参与和见证了大族激光的成长。
自1996年起步于华强北,大族激光凭借激光打标技术叩开了市场,其后产品从激光打标机延伸到激光焊接机、激光切割机等。在全球激光上市公司中,大族激光2015年销售额排名第二,多项产品水平居世界前列。
在陈燚看来,大族激光20年来之所以能够站在行业之巅,主要是得益于大族激光以工匠精神做细、做实,专业专注,持之以恒,追求创新。他强调说,提倡工匠精神尤其要注重工匠制度的建立,要建立制度化、细节化的管理流程,从而让更多人具备真正的“工匠精神”。
一束光每分钟切割50米钢板
在大族激光全球制造基地一栋楼宇的一楼,一台价值数百万元的光纤激光切割机正在快速地切割钢板,旁边一个薄薄的光源发生器产生激光,通过激光束照射到板材上释放的热量实现了高精度的快速切割,短短1分钟内,它就可以切割50米厚度为1毫米的钢板。
“在激光切割机诞生前,传统的切割方式不仅需要制造模具,耗时长,而且成本高,金属模具有时都要上百万元。”大族激光钣金装备事业部总监张炜告诉记者,激光切割机是柔性切割,在电脑里做出模型后就可以即时打样,而且不局限于切割图案限制,切割快速、精度高,切口平滑,噪声也低。
尽管这个生产车间的面积还不到3000平方米,但一个月可以产出六七十台光纤激光切割机,价值数亿元。目前,大族激光的光纤激光切割机累计销量突破2500台,稳居世界第一,创造大功率激光设备超40亿元的销售业绩。
陈燚在车间展示柜中拿出一个圆形的发动机叶片介绍说,这种发动机叶片要求的精度是几个丝,以往只有通过冲压完成,但大族激光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激光冲击强化设备做出了高精度的产品,而在小孔切割上,大族更是做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设备迭代历经上千次改进
2008年,金融危机重创全球各大行业,激光切割机市场被二氧化碳激光器一统天下,同质化情况极其严重,高功率激光装备发展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刚上任的陈燚带领团队独自另辟蹊径,开始探索和尝试一些全新的思路与方法。
该年年底,陈燚在德国参观考察。从事激光行业多年的他,敏锐地发现了光纤激光器的应用前景,回国后立刻开始组织人员研究高功率光纤激光集成应用的可能。
“我当时坚定能行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我从事这个行业10年,我有自己相对深刻的认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一定能把激光技术发扬光大。”陈燚说。
如今回头来看,大族激光2009年推出第一台高功率光纤激光切割机,并迅速取代二氧化碳激光切割机成为钣金加工市场的生力军,这场“自我革命”无疑是个明智之举。不过,在当年陈燚决定研发这一产品时,却受到了学术界、同行的质疑,认为光纤激光应用在金属加工领域不太可行。
“什么叫工匠精神?工匠要深谙这个行业的规律,沉得住气,看准了一个行业就要坚持走下去,不能浅尝辄止。”陈燚说,早期的光纤激光切割不要说是切出成型的工件,就连一个简单的割缝与穿孔都难以实现,尽管困难重重,但自己一直坚定能行,所以才能顶住压力、力排众议地推出新产品。
在研发过程中,他们面临的一个瓶颈是2千瓦功率的光纤激光切割机最大只可优质切割3毫米厚度的碳钢板,更厚的钢板无法实现优质切割,原因是光纤激光经过聚焦后,光束较细、切缝较窄,切割较厚板材时排除熔渣不利。
面对这一挑战,大族激光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专注于光纤激光切割板材厚度的提升,从辅助气体流量的控制,激光功率的出光配比,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做了上百次的反复测试,得出准确的参数数据,并将优质切割厚度逐步提高到6毫米、8毫米、10毫米、12毫米、14毫米、16毫米……
如今,大族激光4千瓦功率的光纤激光切割机可大批量优质切割20毫米厚度的碳钢板,2.5千瓦的光纤激光切割机可以在每分钟切割7.5米的3毫米厚度不锈钢。
“这款光纤激光切割机已经是第四代设备,大大小小经历了上千次的改进。”陈燚告诉记者,大族的光纤激光切割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40%,并且销售到德国、意大利、美国、韩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初还在日本正式安装了第一台中国制造的大型激光切割机。
每年坚持将三成利润投入研发
在大族激光的定制和新产品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个占地几十平米的3D制造系统,该系统仅一个三维五轴激光头的价格相当于一辆百万元级别的豪车,可以实现360度打印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钛合金、不锈钢、铁基合金和镍基合金大型部件,最大可以打印3.5米乘1.5米的部件。
在横梁生产车间,几个工人正在熟练地装配切割机的核心部件——横梁。激光头能否高效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部件,对导轨精度的要求是1个丝以内,两条导轨间平行度的累计误差要小于4个丝,也就是0.04毫米。
如何做到这样的高端产品、实现如此高的精度?陈燚说,大族激光1万名员工中约30%是研发人员,钣金装备事业部研发人员的占比则高达40%,每年坚持将利润的30%投入研发,而且实行全员质量,以精益思想为指导,搭建起了从研发到服务的全方位精益制造运营体系,做出了很多国内企业以往做不了的产品。
“如果没有这么多年的专心致志,哪有这样的结果?一年两年的功夫不可能做出来这些。”除了工人日积月累的经验以外,陈燚还向记者展示了大族激光投资2亿元建立的机床加工中心,这里配备120余台数控加工机床及高精度检测设备,产品的累计误差都在几个丝以内,从每个零件开始把好质量环节的每一道关口,确保出货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与最佳性能。
他说:“装备制造企业要耐得住诱惑,沉得住气,还有很多功课要做。不舍得研发投入,缺乏创新意识,只是做产品,这个企业不会成长起来。”
以工匠制度催生工匠精神
参观了大族激光的横梁生产区间、激光切割机主机生产车间、定制和新产品生产车间之后,记者注意到这些车间都很整洁,没有多余的物料堆砌,不时还能看到一些严密的“生产记录流程卡”等,规定了详细的操作步骤,很多标准都细到零点几毫米。
打开一个设备控制柜,这个相当于军队指挥部的系统里密布各种颜色的线,一目了然。陈燚解释说,这些线过去并不如现在这么井然有序,改进后不仅是工人效率更高了,更关键的是产品品质提升,合格率更高。
陈燚说:“中国不缺工匠,也不缺工匠精神,但缺少工匠制度。一个好的制度能够让更多人产生工匠精神。”
陈燚是大族激光的10号员工,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国企工作不到一年,就加入了还在飘摇中的初创民营企业大族激光。一干就没再离开。在他看来,一个人一辈子都未必能够干得完一件事情,若一个人在一个行业没有工作5年以上,根本就没入门,在一个平台上精耕细作才能成为真正的工匠。
对话
大族集团副总裁陈燚:
没有创新精神,不能称为“工匠”
南方日报:你认为什么是“工匠精神”?在日新月异的科技行业,你又如何把握持续创新与工匠精神之间的关系?
陈燚:在我看来,没有创新精神的人,不能称之为“工匠”,只能称为“劳动者”。我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是专业、专注、持之以恒,并不断创新、挑战自我,将一件事情或一款产品做到极致。
大族激光1996年成立,从一家小型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成为一个以工业激光为主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年销售额从成立之初的70万元增长至2015年的55.7亿元,上市10年年平均复合增长率30%,国内激光设备市场占有率保持行业第一。正是以工匠精神做精、做细、做实,不断超越自我,我们才站在了行业之巅,铸就智能制造的奇迹。
拥有工匠精神,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在目前的市场中,像苹果式创新、特斯拉式创新可遇不可求,更多人的创新是在红海当中去寻找一片绿洲。如果大家在自己的专业、自己的领域中能够非常专注地寻找新方法、新思路,我相信同样可以开辟出新的天地。
南方日报:在你心目中,哪些企业最具工匠精神?
陈燚:目前,在国内通信行业,华为最具工匠精神。在国际上,大族激光拥有与华为同等的地位。为什么大族激光与华为都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实际上就是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与回馈。两家企业都共同选择了把产品做到极致,都非常重视创新与用户体验,注重用户的反馈,继而投入产品的再次创新与优化,从而产生更多的创新成果,培养一批工匠,如此往复,形成了一个更为强大的“工匠团队”。
南方日报:对深圳这座城市来说,提倡工匠精神是否有不同的意义?
陈燚:深圳高科技企业多,发展速度快。企业经营开始确实要追求速度,只有先占据市场,未来才有机会。但速度与专注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个企业把产品品质做好了,发展速度才能提上来,否则就是欲速则不达。
提倡工匠精神,对深圳来说,有着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社会确实需要更多的工匠,二是我们需要一种对“工匠精度”高度认可的社会文化。一个人是否成功,不取决于拥有多少财富、拥有多高的社会地位,而是看其能否在专业领域做到顶尖级水平。时代呼唤“工匠精神”助力深圳制造走向世界。
策划统筹:刘丽 杨磊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马芳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