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九州熊本县接连发生两次大地震,据悉,造成41人丧生,10万用户停电。
令人惊讶的是,尽管地震破坏力极大,但遇难人数并不多。近年日本多次发生6级以上大地震,人员伤亡都比较少。不知这样的地震若发生在中国会怎样,不过据有关部门发布资料推测,恐怕影响会大很多。
据统计,地震灾害中近90%的人员伤亡都与建筑物倒塌破坏有关。提高抗震能力,是保护民众安全的关键。日本的《建筑基准法》规定,新建建筑必须达到在百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倒塌、在数十年一遇的地震中不受损的抗震强度。建筑材料都要经过职能部门严格认证,不合格的根本不可能在市场上流通。
在日本,防震还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学校是第一避难所”,所有房子都可以倒,但学校绝不能倒。因为学校大多有操场,可以作为停机坪,形成救灾中心。日本建筑遇到强震时,只断裂不崩塌,可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日本大地震,再一次让世界领略到日本人无所不用其极的“工匠精神”。
当然,中国亦有自己的特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政府首脑,千辛万苦率先到达现场;各方志愿者,出钱出力,争先恐后不远万里千里奔来。在这一点上,恰恰是眼下日本灾民缺乏和抱怨之点。但,一如俗语所说,要别人撑腰,首先自己要有“腰”。
汶川大地震时,正是中、小学生上下午第一节课、幼儿园小朋友们睡午觉的时候,在受灾人数中,中小学生、幼儿园学生的伤亡数量特别多。当年,天津志愿者大队驱车星夜赶到汶川灾区,目睹的惨烈场景至今令人不敢回想。那些挂在断墙残壁上、深埋在废墟下的孩子不知道有多少。在北川中学,上世纪50年代建设的旧楼尚存,反倒是90年代新建的大楼几乎荡然无存。但同样位于重灾区的一所希望小学,1998年由于出资方严格要求建造质量,校舍安然无恙。同样,在离北川不远的广安镇小学,建校时严格质量监督,在大地震中墙体只有裂缝,800多名师生无一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