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日本老龄少子化加剧,提升本国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成为其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重要途径。日本政府从教育入手,通过建立官产学合作教育培养机制,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形成了政府、企业和学校良性互动的局面。
政府:制定政策,提供资金资助与授予荣誉
政府在培养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中发挥的作用:制定与科研创新相关的政策和计划,为科研机构、学校和企业提供资金资助,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以及对科研成果卓著的个人和团体授予相应的荣誉。以《科学技术基本计划》《科学技术白皮书》和《重新设计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科学计划》等政策计划为代表,政府采取的促进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措施为日本的科技创新活动和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这些措施解放了学校和科研机构,调动了企业向高技术领域转型的积极性,为日本国内的科技创新人才与国际领先科研人员接轨创造了条件。日本政府为培养本国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资助计划,资助的对象以博士等青年研究人员为主,并且以世界顶尖的科学研究人员为标杆,大力栽培这些有潜力的青年学者。在促进日本的国际学术交流方面,日本政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际环境、能源资源和经济领域,日本政府都表现得十分活跃,不仅仅是出于改善国家形象目的,也是通过积极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促进国际交流,为本国科技人才走向世界创造条件。日本政府还通过对取得国际性科学奖项的学者和优秀的创新企业授予荣誉称号来激励个人和企业从事创新活动。
企业:提供便利的实践场所、实验设施和资金支持
日本企业在培养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企业积极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为培养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提供了便利的实践场所、实验设施和资金支持。日本企业与学校的合作研究和合作培养已经形成横向培养的官产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日本企业在科研硬件方面的投入为科技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方面,企业为学校的研究生教育提供的“工业实验室”已经成为理工科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基地和科研中心。另一方面,日本企业为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提供大量的科研经费。日本企业还通过在海外设立研究院、研究所和实验室,直接在海外培养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在软件方面,日本企业也为高校的科技类人才提供了科研实践的机会。企业与高校的科研人才签定兼职合作协议,从高校引进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进入企业,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日本的企业吸纳了日本一半以上的科技创新人才,为这些优秀人才提供了就业机会,解除了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培养的后顾之忧。日本的科技型企业也为这些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提供了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师徒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师徒制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移有利于日本适应驱动创新科技人才的知识传承。
高校:发挥培养教育的基础作用
日本高校在培养适应驱动创新的科技人才中发挥了基础作用。日本高校在培养适应驱动创新科技人才的过程之中,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对在职研究人员的教育采取了不同的培养策略,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基础教育方面,日本的中小学侧重于对青少年科学兴趣和好奇心的培养。日本中小学推行的“生存能力”教育,不仅对提高青少年的生存能力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培养了青少年对于未知世界的探求欲望,激发青少年去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其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提升青少年对科学技术兴趣的措施,如《爱好科学技术、爱好理科计划》、派遣科研人员到中小学讲学、资助青年教师的创意科学教育实践、改善中小学的实验设备等,都对科学技术的启蒙教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高等教育方面,日本坚持保障大学办学的自主性,采取灵活有特色的办学模式。创新活动经常发生在学科领域的交叉处,因此日本高等教育特别注重对跨学科领域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日本的大学中有大量的选修和辅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关的课程。同时随着日本大学之间合作的深入,各大学之间可以实现专家资源的共享,许多学校之间的交流也逐渐深入,学生经常可以听到来自外校名师的课程。日本高等教育特别重视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的结合,主要体现在研究生教育中。日本大学招收的研究生,在经过基础理论训练之后,可以进入合作企业参与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工作,“工业试验室”已经成为日本理工科研究生的必修课。通过这种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研究经费、场地和课题全部与实际的生产经营相一致,提高了日本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摘编自《现代日本经济》 张豪 张向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