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听高晓松讲了一个关于“颁奖盛会”的逻辑,觉得很有意思:奖是最缺乏原创生产力的一种存在,它实际上是跟着行业走的。行业兴盛,奖就兴盛,行业不行,奖也人关心。简单地说,只有当行业成为社会的关注点时,颁奖才能随之兴盛。
这个逻辑用在如今的创投圈里,似乎也十分恰当。随着创投兴盛,朋友圈里的各种行业大会堪称刷屏,上榜、颁奖、研讨,屡见不鲜。比如之前福布斯出名的“30 under 30”,就被中国的颁奖媒体山寨了最少4、5个版本。所以我们不如从“会议”说开,聊聊日本的创投圈。
一、在冷淡的日本开了十余年 Demo day,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与中美创投圈的热闹形成明显反差的日本,印象里似乎只有几个国际性会议。所以当听到有一个已经在日本连续举办了十余年的 Infinity Ventures Summit(简称:“IVS”) 大会时候,很是惊讶。
IVS 是由日本知名风险投资机构 Infinity Venture Partners(简称, IVP)承办的邀请制的互联网会议。每半年在日本举行一次,共邀请来自全球范围超过650位优秀的互联网创业者以及日本本土大型互联网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参会。
今年已经是它举办的第12个年头。除了这12年所继承和沉淀的工匠精神 以及 Networking 精神外,其实可以说是 IVS 酝酿和成就了 IVP。
故事的梗概大概是:IVS 是从2004年开始,当时还叫NILS,IVP 的 founding partners 就是通过这个活动发现彼此,并于2009年成立 IVP 。值得一提的是,IVS大会还IVP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整合资源和发现新创的机会。IVP 所投公司有不少都来自往年的 launch pad 团队。比如Freee(财务云SaaS)、Soracom(IoT)、Openlogi(物流)、 Wealthnavi(FinTech)等。
二、VR/AR、IoT、SaaS、O2O?2016年日本的创投圈刮的什么风?
据了解,2016年上半年的 IVS 主要探讨了:IoT、中日跨境电商、VR/AR 等15个全球热门垂直行业。而在 IVS 所有环节中,最受外界关注的就是 Launch pad(类似 Demo day)——每年会从报名参赛的几百个个项目中甄选出12-14个公司进入最终的评选,得到来自IVS、AWS、Paypal、IBM等企业的奖励支持。同时,也让我们从中看到了关于日本创业趋势的蛛丝马迹。所以,我们不妨聚焦到 IVS 的获奖项目中,看看在日本究竟什么样的项目更受资本追捧和市场需要。
1、此次评选的第一名是 SmartHR。 它是一个针对企业员工福利以及社会保险的云端SaaS平台, 省去了冗长的纸质申请,使流程自动化。目前已服务1000+家日本本土企业,实现了产品和企业内部的数据打通 。
2、第二名是 Unlimited Hand,一家做触感型VR游戏控制器的项目。 不同于普通VR设备,Unlimited Hand 的技术核心是可以通过技术感知手部和手指的动作信息,映射到虚拟世界的游戏里, 并反向在胳膊上给予电刺激,实现双向输入和输出,就是说你可以“摸”到VR眼睛里面看到的啦!而且公司在硬件、软件都采用开放式平台 ,并已致力于测试控制机器人方面。
3、第三名则是「スマートプレート」(智能板块)。 它类似一种搭载在智能手机里的支付功能,利用NFC的O 2 O解决方案等,让物品和互联网连接。它有两种支付方式,一种是直接可以扫二维码,类似支付宝;另一种是之前在日本流行的 IP touch,类似于信用卡支付,但是没有信用卡复杂——只要把卡放在支付端口上面,即使悬空3-4厘米也可以直接支付。
4、第四名有三个项目,分别是:TANREN、弁護士トーク、Pyrenee Drive。
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弁護士トーク”,即“律师谈话”。在日本,雇佣律师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但在这里,用户通过使用手机就可以免费且匿名甚至有选择的去咨询一些职场问题。比如,性骚扰和加班费索赔。
三、最后再说说最近日本创业项目的趋势……
从上,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日本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业也并非一潭死水,而且可以说呈现的是一个技术创新优于模式创新的状态。一方面,他们在硬件、机器人、VR/AR等相关的领域都保有了本土技术的领先优势,相信在未来会有很大发展;但另一方面,人力、法律等在SaaS领域以及养老、母婴、电商等To C的O2O项目上,则可能会晚于中国两到三年。但这显然与其市场特殊性有关,比如日本之所以连送餐的外卖都没有,是因为日本当地的基础设施已经相当完善,不需要O2O进行补充。
所以笔者仍旧认为,在不远的将来,日本将很有可能如中国一样,迎来一轮创业潮。一方面,这与日本持续了27年的经济疲软背景以及近期的安倍经济效应相关;另一方面,日本传统大企业无休无止的成本削减和重组,让作为个体的日本年轻人职场规划受阻,需要寻找其他的可能性。而且,在全球经济新竞争环境下,这些表现一般的日本大企业本身,也有创新与突破的诉求,更将刺激其对创业创新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