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东西君刚刚在Facebook挖到一组泰国网友发的照片,据传震惊了全球!先来让我们看看主人公们都在清迈机场做了些啥:
日本学生在泰国清迈的候机室安静的席地而坐,没有玩手机,也没有吵闹,而是每人一本书在阅读。
日本学生在泰国清迈的候机室安静的席地而坐,没有玩手机,也没有吵闹,而是每人一本书在阅读。
东西君其实通过日本小盆友们震惊网友的阅读习惯,联想到欧阳修先生对于适于读书的时空,有”马上,枕上,厕上“之论。如果不是长期积累的良好阅读习惯,恐怕也很难做到这点。
那么问题来了:日本小朋友是如何形成这么好的阅读习惯?下面东西君就为大家扒一扒其中的“蛛丝马迹”!
首先,日本政府专门为了提高儿童的阅读习惯做了很多努力,比如:
1)2001年,日本政府出台“关于推动儿童读书活动的法律”,并将每年的4月23日设立为日本的“儿童读书节”。(看来是动真格的!而并非说说而已)
2)政府专设“国际儿童图书分馆”,而且是专门将原来的帝国贵宾休息室留给孩子,变成少儿阅读区。
3)在全日本各地学校广泛推广小学生的晨读活动。而且他们今年的读书量到平均每人每月读书达11本哦!
(哇,也就是平均一周都要读3本书左右,这惊人的阅读速度岂不是快要赶超飞人罗伯特?!难以置信。)
除此之外,东西君又很好奇,既然教育都是从“娃娃抓起”的,那从小朋友反映到日本整个国民的阅读习惯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接着来看一看吧~
比如:全民流行的“文库本”,便于随时随地的进行阅读,利用碎片时间
PS:东西君顺便给大家普及一下,什么是“文库本”。堪称“国民阅读神器”的它其实是一种小型文学读物,尺寸约为A6,一律采用软装封面,易装进口袋里。
而且物美价廉,只需几根雪糕的价钱就可在便利商店,甚至自动贩卖机里买,深得日本国民的喜爱。
为何这种精巧的图书会受日本大众的热捧呢?当然主要拜广大的上班族所赐!
因为在一天中,他们平均有3个小时是在电车或地铁里度过的,于是文库本就成为他们利用这段空闲时间的最好方式喽~
据“环球杂志”的一名记者观察,即便在拥挤的地铁车厢内,也常常可以看到人们一手抓住吊环,一手拿着包了浅咖啡色封皮的小书在阅读。
如此渴望阅读,东西君顿时感动到热泪盈眶,今后要像他们学习呢!(O_O)
2)对“纸文化”的特殊感情
不过电子科技辣么发达,网络通讯如此丰富的的日本,为啥大家都偏好于像“文库本”这类的纸质书咧?
其实主要源于在7世纪后,日本创造出了轻而薄的和纸。于是产生了人与神沟通的媒介,并且这种传统流传至今。
就像很多老人担心的那样,害怕下一代会放弃纸质阅读。然而许多日本青年人表示,虽然今后的电子书普及度会更广,但也无法取代纸质书的所带来的“回归感”。
而且他们说翻书时那种“哗啦哗啦”的感觉简直太棒了,印象会更加深刻!所以会继续选择它。
正如日本著名诗人吉川所说,日本人能够从“和纸”由白变黄,由软变硬的过程中体会到时光荏苒,并从触摸它的过程中感受到时间的真谛。
东西君心想,看来今后也要将纸质阅读坚持到底!
另一个问题,西边的欧洲各国有推出哪些丰富的活动,来培养与提高“祖国下一代”的阅读习惯呢?
1)芬兰的老师对孩子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养成“一生阅读“的习惯,而且自20世纪以来,芬兰政府就与许多民间组织不断推动加强儿童阅读的基础能力。
2)英国政府免费送书包。自2005年起,推行一项儿童阅读培养计划。每位5岁以下的儿童都有机会免费得到一书包图书。
3)法国文化部自2009年起,为每个新生儿家庭配备一套纪念册和一本阅读指南!
法国国立图书馆每年要接待约200万约14岁以下的儿童,而且还专门在巴黎建立了一所面向青少年开放,名叫“欢乐时光”的图书馆呢!
4)德国虽然人口不多,但它是世界第二大图书市场!政府特别注重这方面,比如每年都会邀请大学和科研机构,分别针对1岁,3岁和6岁的儿童设计阅读礼。德式阅读力量不能小觑呢!
因为就像歌德所言,“假如不是通过一种光辉的民族文化均衡地流灌到全国各地,德国如何能伟大呢?遍布各地的图书馆和博物馆,作为支持和促进民族文化教养提高的力量,是绝不应被忽视的。”
5)说到童书,当然少不了童话之乡-丹麦。在各种公共场所,比如社区医院都能见到专门为儿童提供的书籍。
而且近几年,丹麦学校纷纷推行“快乐而读书“的理念,于是课后坚持读书的学生比例有了明显增长呢!
小鹿最后给出的建议是,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语言能力,奠定了逻辑性与批判力等思考力的基础,而且与信息分析和数量分析的技能一样,这三种技能与所有学科领域都有紧密联系。所以不管周围的环境如何,有怎样的干扰,尤其作为青年人,我们都应该珍惜时光,终生保持积极的阅读习惯。
不知大家对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又有什么心得呢?
文/编辑:豆豆VC
素材来源:Facebook, EveningStandard, Global Magazine; 图片来自网络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