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国脱欧、南海局势的紧张,让人民币贬值成为了国际市场关注的焦点。美国银行、瑞银集团、高盛集团、苏格兰皇家银行等机构上个星期纷纷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预期水平下调至7元人民币兑1美元甚至更低。
据日本媒体报道,受此次人民币贬值的影响,东京股票市场上的汽车等出口概念股、日用品和零售等内需概念股广泛遭到抛售。在市场担忧的背后存在4个因素。
其一是日本出口可能陷入增长乏力。 日元对亚洲货币整体出现升值,其中对人民币汇率一度升至4%。有分析认为,如日元持续升值,日本企业为维持销售数量,暂时不会涨价,而是将下调以日元计算的出口价格。按金额计算或将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是访日游客的购买力下降。 资生堂4~6月销售额增长部分的60%来自访日游客。在日本银行内部有声音担心,“人民币贬值对访日游客消费带来的负面影响更甚”。
近日,新一轮的人民币贬值浪潮突然出现
据证券机构推算,日元对人民币汇率每升值1%,访日游客人数将减少0。6%,而人均消费下降0。8%。
此外,进驻中国的日资企业收益有可能遭到挤压。因为人民币贬值会造成中国的进口价格上升。
日本心急如焚:中国人民币贬值是要我们日本破产
在中国内需疲软的背景下,转嫁成本上升部分并非易事。证券机构认为,人民币如果贬值10%,日本企业的合并经常收益将下降约0。8%
最后是对日本物价的影响。如果出口复苏缓慢和访日游客消费停滞导致供需缺口改善迟缓,那么日本国内的物价上升压力将难以加强。此外,中国需求停滞将拉低原油等原材料价格。
英国媒体称,雅加达以外乡村的年轻乞丐曾经不要美元而喜欢日元。同时,印度尼西亚的潜在顾客对日本进口商品敬而远之,因为它们太贵了。如果繁荣有赖于为产品找到外国市场,那么,货币坚挺就是个祸害。
上周,中国以竞争性货币贬值为符咒,成为最新一个试图驱除这个祸害的国家。北京调整了每天确定人民币兑其他货币汇率的常规,引发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的最大幅度单日汇率变动。有分析人士称,其他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可能会被迫效仿,也许造成一连串针锋相对的货币贬值。
然而,就货币冲突而言,中国是后辈。2005年以前,人民币汇率钉住美元。这个政策放宽以后,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25%。(它兑一揽子货币的升值幅度更大,兑日元升值了约50%。)连货币基金组织也不再认为人民币币值偏低。
每当我国稍稍下调人民币币值时,那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
与此同时,各大发达经济体的央行维持几近于零的利率,使用新印制的现金大量购买金融资产,这就是所谓量化宽松。这种政策已成为政府压低货币币值、促进出口增长的惯用工具。
报道称,日本就是一个适例,其出口至今仍未回到危机前的巅峰水平。该国忍受了三年的日元大幅升值,2013年4月日本银行推出自己的量化宽松计划,这才逆转了趋势。从那以来,日元兑美元贬值了33%。安倍晋三首相的“三支箭”引起热议,但其实这是其经济政策中唯一付诸实施的内容。
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
在贸易蓬勃发展、产出增长强劲的情况下,这种噱头无伤大雅。但是,在世界经济处于低迷状态时,它们就具有掠夺性和危险性。一个国家的出口受益则必然有其他国家受损。美国财政部对日本不同寻常的量化宽松计划缄口不言,却经常利用其半年一次向国会递交的报告抨击中国“操纵”货币。这种态度真是奇怪。
报道称,首先一点,中国的出口激增让很多美国人得到好处,尽管这显然使制造业工人的日子更加艰难。消费者手里的美元能买到更多东西,借贷者可以得到更便宜的融资,因为中国把它赚来的大部分钱用于购买美国国债。
美国财政部口出怨言的最奇怪之处在于,中国事实上一直维持货币坚挺,表现出克制却未赢得多少赞扬。
报道称,北京的动机并不完全出于无私。世界上其他国家或许认为中国是廉价玩具和低端电器的生产国,但人民币升值迫使中国制造商进军高档消费市场。该国越来越多地自产资本货物而不是从德国或日本进口。从船舶到智能手机,中国正挑战三星及其他韩国制造商。
仅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这一家中国企业现在就占据世界小型无人机市场的70%。中国的经济增长计划曾经包含大力投资于固定资产并投入大量廉价劳动力进行操作、向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制成品。
如今情况变了,北京希望中国经济更多地依靠有增值的制造活动并转向国内消费和服务支出。那有赖于工人挣的更多,从而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支出。它不可能通过压低中国商品在外国市场上的价格来实现。
人民币贬值才刚刚开始
当然,现在一切都还不甚明朗。人民币贬值才刚刚开始,现在还难以预测这场人民币飓风的规模和强度。
受到英国脱欧、南海仲裁等国际事件的影响,人民币这一轮贬值将到哪里?从短期影响来看,此轮人民币贬值并没有带来资本的大量流出。但实际上,各都在观望,中国央行会否继续干预汇市?中国经济该往哪儿走?国际经济不稳定性是否排除?而一旦得出结论,那么国际资本便会做出自己的选择。笔者认为,人民币汇率将会呈现“宽幅波动,逐步贬值”的通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