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日本蛰居青年人数6年翻一番)
岩井秀人是日本一名成功的剧作家,然而16岁时,他曾把自己关进房间,4年没有出门。
15岁时,他因为尝试自力更生遭遇失败,对自己、对世界都失去了信心,于是便躲在家中逃避现实。他说,他就呆在自己的房间里,整日玩游戏、看电视和体育节目。
“蛰居族”兴起
近日,日本内阁府发布调查显示,年龄在15-39岁之间、过着类似生活的人,目前在日本有54.1万。
日本厚生劳动省将这类人称为“蛰居族”(hikikomori),指那些至少有六个月没有出门上学或工作、也没有与人交流的人。日本国立精神神经医疗研究中心则将“蛰居”定义为“由于各种因素,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减少,长期未就学或工作接触自家以外的生活空间的状态”。九州大学神经精神病学教授加藤隆宏表示,现在该词既可以指完全闭门不出的人,也可以指很少出门活动的人群。
该调查开展于去年12月,涵盖5000户至少有一名成员在15-39岁之间的家庭。这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二次展开此类调查,上一次是在2010年。
结果显示,在这54.1万蛰居人群中,已经蛰居三到五年的占28.6%,蛰居五至七年的占12.2%,蛰居了七年或以上的占到34.7%。
另外,10.2%的人在35至39岁间开始蛰居,是2010年调查结果的两倍;34.7%的人在20-24岁之间开始隐居生活,较2010年上升约13个百分点。
加藤隆宏表示,2016年的内阁府调查仍然存在缺陷,因为4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也不乏蛰居者,但调查并没有涵盖这一人群。
出现原因
蛰居族的出现有其时代背景。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企业破产,员工失业,自杀人数不断攀升。在温室中长大的一代不再具有战后一代人的执着、忍耐、吃苦精神。一些人一旦遇到挫折,便会选择逃避,蜗居在自己的角落里。
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此前对中日韩三国高中生的一项研究表明,当代日本高中生的进取心相当消极,逃避社会重任的心理极为强烈。不少日本高中生对“将来成气候”的问题持消极态度,认为那样“责任将变得沉重”“自己的时间将会丢失”。“强烈想变得伟大”的日本高中生仅为8%,而持这一想法的中国和韩国的高中生则多达22%至34%。
日本精神病学家、蛰居现象权威专家斋藤环表示,问题主要出在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在日本,家长会对子女施加巨大的压力,对男孩尤甚,父母的期待常与孩子自身愿望相违背。孩子一旦遭遇挫折,往往就会失去自信和自尊,继而走向自我封闭。他认为在后工业化社会之中,社会与家庭结构出现巨大的改变,很容易出现蛰居问题。
九州大学神经精神病学教授加藤隆宏认为,其中固然有心里因素的作用,如抑郁和焦虑等,但文化和社会的影响也不可忽略。
他表示,少与人交往者一旦被迫进入高压工作环境,一时之间可能会难以应对。这些人承受能力较弱,渐渐会感到不堪重负。而过上蛰居生活的男性多于女性,或是因为日本社会对男性有着更高的期望。这些人只要一遭遇挫折,就会灰心丧气,希望将自己封闭起来。
此外,动漫、游戏、网络等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日本开发出了高度复杂的虚拟世界和网络交流系统。对动漫迷来说,蛰居好似一种精神标杆,他们可以在“二次元世界”里风生水起、春风得意,找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虚拟高中应运而生
由于面临劳动力严重短缺、高龄少子化的问题,日本政府和民间组织开始采取措施,积极为蛰居人群提供帮助,以遏制当下的蛰居族增多之势。
斋藤环认为,蛰居状态类似酗酒,因此对于这种现象,支持网络至关重要。
目前,神经精神病学教授加藤隆宏正在和福冈的一个支持中心合作,为各个年龄段的蛰居族提供治疗,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他强调,面对选择闭门不出的子女,父母的态度尤其需要转变,另外,团体治疗也有助于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在岩井秀人年轻时,日本还没有提供此类支持的机构。到20岁时,他意识到走出这一局面只能靠自己,于是渐渐联系起昔日的朋友,开始在人比较少的晚间时段出去踢球。
日本的虚拟高中也为那些尚不准备踏出家门的人提供了另一条出路。日本第一所网络高中“明圣网络学习国”于去年4月开学,学生可通过网络,在自己的房间里完成高中学习,修满学分即可取得高中毕业资格。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这些学校以及支持中心对蛰居问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相对于2010年,日本蛰居族的人数已经下降15.5万人。
加藤隆宏表示,虚拟学校使人们不必完全与世隔绝,不过要让蛰居人群重新融入社会,面对面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目前,社会对蛰居族仍抱有排斥心理,但如果要帮助这一群体,就需要对人们选择蛰居的原因,以及蛰居的不同类型分别加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