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做好反制预案
不论是“市场经济地位”还是“替代国”方法,其本质上都是利益之争,是西方一些国家不愿看到中国在全球自由贸易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权重。似乎他们只要能保留“替代国”方法,也就保住了扼住中国发展自由贸易的一根“救命稻草”。
沈丹阳12月9日敦促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在12月11日后必须彻底履行第15条义务,全面终止“替代国”做法;应严格依照世贸组织《反倾销协定》等规则,公正、合理、透明地对中国进口产品开展反倾销调查,不能变相延续“替代国”做法。他同时强调,对于12月11日后坚持在对华反倾销调查中继续使用“替代国”做法的少数成员,中方将依据世贸组织规则采取必要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屠新泉12月9日对本报记者表示,从短期来看,中国企业恐怕仍难以摆脱“替代国”做法,因而,一方面中国出口企业应及早谋划对策,另一方面,也无需恐慌。他解释说:“我们的企业已承受了这么多年的‘替代国’做法,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应得的权利没有被保障,而不是西方又追加了新的惩罚措施,因而,在外争权利的同时企业也可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张建平也向记者指出,如果美欧西方的态度一直不能改变,中国应做好反制预案,同时也应该考虑如何改变自身。张建平说:“这涉及中国下一步的产业开放发展,如何设置中国的理念和开放的步骤,是中国应对挑战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指出,不论是家电业、无线通讯业还是汽车产业,没有开放倒逼就无法完成转型升级,“只有通过(对外)开放,中国的产业才能发展得更好。开放才是对中国产业最好的保护”。
北京12月12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小茹
上一页 [1] [2] [3] [4]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