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日本东芝推迟发布季度财报 股价一度暴跌9% 2016年财年预计净亏损34.4亿美元)
2月14日对于日本东芝公司来说,是颇具戏剧性的一天。当地时间下午,东芝发布消息将推迟原定于当日公布的2016财年前三财季(4月~12月)业绩财报,以及其美国核业务减记的细节。消息过后,东芝股价直线下挫,一度重挫逾9%,最后收跌8.01%,受东芝拖累,日经225指数当天收跌1.13%。
在收盘后,东芝又宣布,季度业绩将在3月14日公布。另因核电业务巨亏,董事长志贺重范将离职。该公司还发布了财报预测,称相关财务数据仍有待公司审计单位批准,目前作为财测发布。东芝估计2016财年前三财季亏损4999亿日元(44亿美元),3月31日止的2016财年年度净损将达3900亿日元(34.4亿美元)。
昔日消费电子巨头面向核电业务转型屡遭挫
这家昔日日本消费电子巨头巨亏的背后,是面向核电业务领域的转型遭遇重挫。东芝14日发布的财报预测显示,该公司旗下美国核电事业将减记7125亿日元(62.8亿美元),这损及股东权益,并致其陷入年度亏损。
2016年12月27日,该公司宣布其在美国的核电业务可能出现数千亿日元规模的资产减值损失,具体情况是东芝旗下的核电业务子公司西屋电气(WH)在2015年底收购美国芝加哥桥梁钢铁公司(CB&I)的核工程业务时产生了资产减值损失。由于美国国内的工程费和人工费等追加成本上涨,产生了超过收购时预期的巨额成本。
上述消息致使投资者对经营重建延迟和财务恶化的担忧增强。从当日起,东芝股价两天内大跌30%,总市值大约蒸发了5600亿日元。这是该公司近两年继爆出财务造假丑闻后,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在家电业务持续衰弱的情形下,东芝公司有意向核电业务转型。2006年,东芝以5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当时濒临破产的美国西屋电气,这个价格超过市场预期一倍。但东芝的核电业务此后遭受了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巨大打击。
2015年,东芝爆发大规模财务造假丑闻,具体情况是从2008年到2014年底,东芝虚报了近2248亿日元(约120亿元人民币)的税前利润。2016年又爆出了另两起财务造假丑闻。
日本早稻田大学商学学术院教授宫岛英昭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东芝发生财务造假主要原因是内部管理问题,不过我认为2006年东芝并购美国核电企业西屋公司时,可能存在过高溢价的情况,为造假丑闻埋下了一个巨大伏笔。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对于东芝的核电业务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面对上述困境,该公司开启了业务重组之路,并进行了大幅裁员。 2016年6月30日,美的集团以514亿日元的价格收购东芝旗下白电业务80.1%的股份。佳能也以6655亿日元的总价收购了东芝旗下的医疗设备部门。此外,东芝将自己在印尼的彩电工厂和洗衣机工厂卖给了创维,图像传感器业务出售给索尼。除出售多项资产外,东芝进行了以核电业务和闪存业务为主的业务重组。
将出售内存芯片业务股权改善财务状况
不过,核电业务的巨额亏损让一度业绩好转的东芝再次陷入财务困境。该公司希望通过出售内存芯片业务的部分股份,来避免资不抵债的状况。该公司在1月27日宣布,将在今年3月31日前将内存芯片业务剥离,单独成立公司,并出售其股权。
据悉,东芝目前是仅次于三星电子的全球第二大闪存制造商,由于闪存业务市场前景广阔,因此其转让股权的计划迎来了五家公司抢购,分别是富士康集团、贝恩资本、海力士半导体、美光科技和西部数据公司。
除剥离内存芯片业务外,东芝公司还表示将审视其核电业务。据日本共同社1月29日援引不具名人士的消息称,该公司将不再接收任何核电站建设相关的订单。另据路透社2月3日援引不具名人士的消息称,东芝将从英国、印度相关核电站建设项目中退出。
另据共同社报道,处在经营重组期的东芝公司向各家交易银行提出28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70亿元)的联合贷款需求,希望从3月起将余额维持1~2个月左右。另外,还有消息称该公司考虑降薪。目前,整个东芝集团拥有19万名员工。
家电产业观察人士刘步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东芝剥离家电业务乃至出售白电业务的目的,在于集中精力转型发展核电业务,但核电业务表现依旧令人失望。其他几个老牌日本家电企业如索尼、松下等,目前虽有转型举措,但转型业绩表现依旧不理想。不过,进入鸿海旗下后的夏普情况明显好转,这能给我们一些启发,日本企业的管理出了问题,日趋保守的观念已经无法和中国、韩国企业正面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