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企业实力渐强,日企在中国“跷着二郎腿就能赚钱”的日子已不复存在。中日产业合作的下一个风口在哪里?
由中国贸促会和日本合作协会主办的2017中日产业合作论坛11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工信部中国制造工业4.0研究所所长王喜文在论坛上称,以前日资企业到中国投资设厂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今后应从“made in China(在中国制造)”逐步转向“made with China(和中国制造)”。
在王喜文看来,日企可从三方面着手实现这一转变:采取中国企业和市场合作的方式共同创新;与中国企业开展联合研发,在企业初创阶段实现产业对接,提高外资企业回报率;与中国企业共同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王喜文表示,中国目前正处于巨大的工业转型阶段,产业升级空间巨大,可为日本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与中国企业联手实现产业升级带来良好机遇。
他认为,在智能制造方面,日本企业智能化程度较高,机器人占全世界三分之二份额,不少先进技术和经验可供中国借鉴;在绿色制造方面,日本节能环保技术先进,也适用于中国市场。此外,智能机器人、轨道交通、智能交通、新能源等都是中日产业合作的机遇所在。
王喜文建议,中日下一步可开展课题研究,加强标准化合作,共同建设产业示范园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