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经济 >> 正文

智库 | 中国优势不降反升,日本转移在华产业链难度较大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20-4-14 13:58:40  点击:  

近日据彭博社报道,日本政府计划拨款22亿美元,用于资助日本企业迁出中国。其中的20亿美元将用于资助日企将生产地迁回日本,而剩下约2亿将供企业将生产转移到东南亚。报道还称,日本目前正在商讨将高附加值产业迁回日本,而将其他产业的生产分布在东南亚。与此同时,中国舆论亦广泛猜测,日本或将大举转移在华产业链。对此笔者认为,从目前东亚以及世界发展现状来看,日本从中国大规模转移产业链的难度较大,短期之内局面恐难有较大改变。


中国优势“不降反升”


经过改革开放的长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的工业大国。目前,中国的工业体系齐全,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而伴随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也日渐旺盛,进而形成了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2019年“双十一”期间,天猫和京东两家电商的成交额就接近了5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卢森堡2018年GDP总和。中国还建设成了较为完善先进的基础设施系统。据《2018年全球竞争力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指数”全球排名第29。另据光大证券研究所2019年末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中东部区域铁路密度明显高于除新加坡、文莱的东盟8国,且东南亚8国的铁路设施较为陈旧,更没有高速铁路。同时,中国中东部区域公路密度均达到1.0公里/平方公里以上,明显高于8国。总之,中国现已在多个领域拥有相较东南亚的明显优势。


同时,在当下新冠肺炎疫情世界范围内蔓延的情况下,中国政府采取断然措施,率先遏制了国内疫情的蔓延,目前中国国内形势已趋于平稳。这体现了中国政府的正确决策和有力施策,一定程度上突显了中国维持社会经济秩序平稳有序的实力。学者徐弃郁研究表示,今年2月间西方各主流智库纷纷鼓吹应将国际产业链撤出中国,而进入3月,中国成功控制疫情后,它们便纷纷调低了调门,上述论调也销声匿迹。这说明,中国在应对突发重大事件上的能力已开始得到国际的瞩目。因此,长远来看,将产业链,尤其是日企产业链部署在中国反倒更为安全。此外,国际各大智库目前也均已达成共识,即由于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因此在经济恢复上,中国也将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果真如此,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或将进一步吸引国际产业链到来。


产业转移“路在何方”


与中国相比,东南亚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虽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但劳动力素质欠佳,较高技术的熟练工人也欠缺,接收部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尚可,但对工艺要求高的先进制造业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据日本“大和总研”报告分析,东南亚国家中,缅甸、老挝、柬埔寨虽工资水平低,但电力、道路、水路、港湾等基础设施落后。在菲律宾、柬埔寨、老挝当地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也是难题。泰国基础设施虽较发达,但劳动力资源却不充足,且国内工资也日益上涨。而印尼、越南两国的工资水平近年来也有较大提升。综合而言,向东南亚转移产业并非可以获得预期的利益。而且,东南亚各国的政策法规不尽相同,且岛屿众多,地理支离破碎,难以形成如中国一般的统一大市场。而日本国内则陷于“少子老龄化”,劳动力资源不足,企业生产的综合成本较高。对此,日产公司董事志贺俊之曾在3月5日日本内阁第36次“未来投资会议”上表示,国内劳动力不足和日元升值始终是阻碍海外日企迁回日本的重大障碍。综合而言,东南亚和日本恐不具有取代中国的绝对优势条件。


更重要的是,当前的东南亚和日本均遭受疫情肆虐的困扰,国内社会经济秩序遭遇重大打击。目前,丰田、本田、三菱等日企纷纷缩小东南亚业务,其在当地工厂的产能降至30%,而日本国内业已进入“紧急状态”。可以说,由于政策施行的不力而导致的疫情泛滥、秩序混乱的局面反倒凸显了东南亚和日本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上的乏力,如果日本产业链此时迁至东南亚和日本,则恐将面临更多由疫情带来的麻烦甚至是威胁。值得注意的是,东南亚恰是传染病的多发地带。日本学者绿慎也曾在2017年出版的《病毒大感染时代》书中提出警告,东南亚动物饲养业中普遍采用的“高密度饲育”(养殖场间高度聚集)的做法极有可能导致动物体内病毒的增值和变异,进而在人群中蔓延。这一点是日企在考虑向东南亚转移中绕不过的难题。为规避疫情等突发事件而向东南亚转移产业链的做法反而会增加受传染病影响威胁的“风险”。


转移工作“谈何容易”


日本企业在华从事生产和销售工作已逾数十年。到目前,日企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国本土产业链的一环,日企的生产依赖中国本地厂商的零件供应,更重要的是,日企的产品销售严重依赖中国国内的广大市场。据日本内阁“未来投资会议”报告显示,当前日企汽车对华销售量占其世界销售量的18%,中国市场成为继美国、日本以外的日企汽车第三大销售市场。如下图所示:



此外,日企电子零件对华销售量则占其世界销售量的35%,中国是日企电子零件的最大市场。如下图所示:



可想而知,在这一情况下,日企贸然转移在华生产必将使其对华产品销售以及在华市场所占销售份额受到极大影响。关于这一点,“日本综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关辰一表示,日本汽车企业严重依赖中国国内市场,因此目前实施产业转移的零部件生产商只是一部分,从汽车业界整体而言,这是极其微小的动作。


更重要的是,毕竟转移产业不像搬家一般轻松,这需要考虑迁入地的劳动力资源、市场规模、交通运输、零部件供应、行政审批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在此情况下,冒然实施产业链的转移必将带来极大的麻烦、风险以及损失,这又何尝是区区22亿美元就可弥补的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即使日本政府有意迁出产业链,但日本企业也未见与政府“一条心”。


实际上,近年来,日企对中国的信心不减。尽管对华投资速度有所放慢,但每年均在百亿美元左右。日企的对华投资规模未有较大变化,企业数量还保持净增。据日本内阁“未来投资会议”报告显示,在对2638家日企的问卷调查中,虽然37%的日企表示将考虑在中国以外的企业采购零部件,但却只有区区4%的日企考虑撤退或缩小在华(除武汉)生产,更是仅有1%的日企考虑撤退或缩小在武汉的生产。这更说明,日企对在中国从事生产的信心和决心。



是“产业转移”,还是“满足急需”?


抛开日企不谈,但就日本政府来说,以22亿美元补贴实现庞大的日本在华产业链的转移,实为“杯水车薪”,很难说日本政府真有大规模实施产业转移的意图。可以说,日本内阁出台此项政策的象征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同时,也不可忽视的是,22亿美元的拨款并非孤立措施,而是内阁4月7日出台的1万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中的一环。也就是说,22亿美元拨款的措施是从属于日本政府实施企业救助政策的总体框架之内,其主要目的是促进日企走出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营危机。


这一点在日本内阁出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经济经济对策》文件即有体现。该文件规定,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生产工厂在向日本国内和东南亚转移时,政府将按固定补助率对其在转移过程的费用进行补贴,中小企业的补助率为2/3,大企业则为1/2。但文件中又规定,对生产口罩、酒精消毒液、防护服、人工呼吸机、人工肺等医疗物资企业的补助率更高,中小企业是3/4,大企业则是2/3。文件又格外提及对高级医药品的补助,补助率为1/2。可见,文件更为侧重于对生产防控疫情所需物资的生产商的补助,更进一步而言,该项政策的最大目的在于促进可用于防控疫情的相关药品和用品的生产。有趣的是,在另一件日本经济产业省出台的《致受新兴冠状病毒感染症影响的各位经营者》的文件表示,此次22亿美元拨款的主要支援对象是“以向日本供应制品、零部件为目的的企业”。文件规定:企业收到的实际补助款额是“产业转移所需费用”ד补助率”ד生产产品中供日本国内使用配额占其产品生产总量之比”。如:一家中小企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产生了3亿日元的费用,而其生产产品中供日本国内使用的配额占其产品生产总量的比重为80%,则其获得的补助款为:3亿日元×2/3×80%=1.6亿日元。可见,该项拨款具有一定的“即时性”和“临时性”的特点,其目标更多地侧重于改善目前日本国内因疫情影响而导致的产品供应不良的局面,其在推动在华日企大规模转移上的作用或许不大。综合而言,我们应在救助企业、改善疫情带来的供应不良这一大框架之下理解22亿美元拨款的意义,而不可对其过度加以解读。


是“转移”产业链,还是“复制”产业链?


实际上,日本在华产业链的转移已不是新鲜事了,早在十多年之前,日本企业便已考虑到因产业过分集中于中国而带来的风险。缘此,部分日企谋划实施所谓“中国+1”(China+1)战略,即将主要生产线布置于中国的同时,在东南亚和欧美等国并行布置一条辅助生产线,一旦在中国的主要生产线面临供应生产不良的问题时,则可以辅助生产线加以弥补。而此次疫情的蔓延,或将导致“中国+1”战略的强化。上文提到的由日本经济产业省出台的《致受新兴冠状病毒感染症影响的各位经营者》文件中即提出,要在“主要供给国”(即中国)之外的“复线化国”(即东南亚等其他国家)建设新的生产工厂。而日本内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对策本部”则在3月31日提交给内阁的《面向制定紧急经济对策的提议》文件中提出要促进“生产据点的多元化”。也就是说,日本并非转移在华产业链,而是意图在中国之外“复制”另一条并行的产业链作为补充,进而降低因生产停止、供应断绝而造成的风险。


我们要怎么做?


长远看来,日企是否能继续在中国从事生产工作需要中日双方的共同努力。如果中国政府能出台进一步的惠及国内中外企业的支援政策,如减免税负、恢复物流物资供应、刺激消费等,则将有利于减轻在华日企在此次疫情中遭受的损失,进而稳定日企在华生产的大局。关于这一点,“日本综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关辰一表示,基于实现产业升级的目标,中国政府近来谋求吸引更多日本企业的意向非常强烈。如果中国政府能与日本政府的补助金措施相对应,出台对AI、5G等高技术领域的日企提供补助金的政策,则或将诱导日企继续留在中国。


此外,我们还应注意到中美关系对日本在华企业动向的影响。由于在应对新冠疫情上的政策不力,美国有可能将中国当成“出气孔”,进一步强化对中国的挤压。美国的不良政客或将通过释放谣言、舆论引导、政治游说等多重手段对华施压。据《新民晚报》4月10日报道,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陈子雷表示,日本出台的最新一轮总额108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包括财政支出、财政投融资和民间相关支出,其中政府财政支出是39.5万亿日元。美媒报道中提及的金额并没有在最新一轮方案中出现,美媒此时出台有关新闻耐人寻味。安倍此前曾表示关注日企供应链问题,对策会根据疫情发展而动态调整。但对美媒报道所提事项,日本主流媒体并无报道。不过,长远看来,美国的对华施压政策究竟会对日本政府和日企产生多大影响尚且是个未知数。对此,我国应密切观察,作好相关应对工作。


而对日企而言,则应避免因片面寻求规避疫情等突发事件的风险而采取不理智的“纯反应性行为”。中国有句俗话:“买车容易,养车难”。头脑一热而武断地转移产业链固然容易,但今后继续利用中国的基础设施和消费市场恐怕就难了。毕竟企业经营不能只看劳动力成本,还需考虑众多其他的因素。近来不断有媒体报道,许多企业转移到东南亚后,因苦于当地生产环境的不良,而再次返回中国。在一点上,日企应戒之慎之,切莫操之过急!更重要的是,做任何事情都有风险,如果因惧怕风险而缩头缩脑,则极有可能丧失进一步发展的环境和机遇。眼下,中国疫情的最危险时刻业已过去。分析人士指出,下一阶段中国有可能迎来民众的消费反弹期,这对日企而言无疑是重大的机遇。


(作者:徐传博,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博士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燕南66优创团队出品,转载请标明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


原标题:《燕南66 | 日本将大举转移在华产业链吗?》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没有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高盛预计日本车企本财年营业利润将锐减38%

    日本确诊7709例 国会拟将参会议员减少7至8成

    紧急宣言满一周 日本确诊人数快上万 日媒称效果存疑

    日本商品市场日评:东京黄金破位上涨,橡胶继续下跌

    病床紧缺 日本东京都政府加紧租借酒店设施

    日本一名国会议员家属确诊 众议员宿舍实施全面消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