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评级遭到穆迪的下调,因此不少专家开始怀疑中国经济的前景,并且猜测中国经济可能会步以前日本的后路,陷入“失去的十年”。即债务驱动的经济繁荣最终将换来长达数年的沉迷与停滞。然而从几项指标来看,日本的情况比中国更糟糕。中国经济重蹈日本覆辙恐怕并不会出现。即使当下面临的挑战一样,但中国经济和日本经济的起点本身就不同,因此这种言论难免有些武断。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5月25日报道称,自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就在本世纪迅速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挑战美国的头把交椅。 报道称,与日本一样,巨大的资本支出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所在。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是今日中国和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日本的一个共同之处。另一个相似之处是,1990年前后,日本人口看来注定会在接下来的15年-20年里开始下降,后来的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围绕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萎缩的预期导致日本消费者和企业信心恶化。同样地,联合国目前预计中国人口将在未来15年里即2030年代初见顶,随后将急剧减少。
不过《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从几项指标来看,日本的情况比中国更糟糕。 尽管2017年第一季度日本经济折合成年率增长2.2%,表现相对强劲,但是仍远远低于中国经济6.9%的增速。同时,日本的债务问题仍比中国要严重得多。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不久前承认,中国具有一些相对优势 。他在东京举办的《华尔街日报》首席执行长理事会上表示,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已经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经济增速远低于6.5%,人口增长几乎停滞;但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人口仍在增长,城镇化进程还在持续。
黑田东彦表示,中国政府正在实行一种微妙的平衡术;一方面,他们希望保持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速,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避免硬着陆;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处理得很好。
中国不会进入“失去的十年”
事实上,中日两国宏观经济的相似性的确大到不能忽略。两国都是高储蓄和投资率,同时外部财富都以非常快的速度积累起来,用于购买全球优质资产。两国的投资状况都被认为是走上一条不归路。
就像几十年前的日本,今天中国经济也正在经历房地产和股市泡沫、债务不断增加、违约风险加剧、没完没了地贷款给僵尸国有企业。
在一次高层政策会议上,日本著名经济学家还评论说,关于今日中国所有问题的讨论都让他有着梦回当年对日本经济进行相似讨论会议的幻觉。
关于日本失去的十年间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常见的解释归因于日本的人口结构或者市场对宏观经济政策反映迟钝、消极。也有分析认为,那些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没有进行必要的投资。
事实上,金融体系和政策回应方面的问题并不是带来停滞的原因,而仅仅延长并加剧这一停滞。仔细观察数据可知,停滞的是生产率的增长,而这似乎是整体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此之前的一个十年,即1983年到1991年间,日本全要素生产率以每年2.4%的平均速度增长。“失去的十年”间,生产率每年的平均增长仅为0.2%。
在像日本这样的富裕国家,生产率增长主要来自创新和新技术的采用。1990年代,日本的研发增长慢了下来。技术的采用也不及其它发达经济体,比如美国和韩国电脑的普及速度就要比日本快得多。
人们拿今日的中国和几十年前的日本作对比显然类比不当,因为两国之间处于极其不同的发展阶段。
甚至二战之前,日本已经是一个发达经济体,劳动生产率高,社会机构稳固。战争摧毁了日本的资本存量,所以战后几十年日本一项重要工作就在于快速重建资本——这一过程相比从头开始建立经济基础更快、更容易。
而当今的中国仍有足够的空间获得生产率的进一步增长。日本经历失去的十年的时候生产率增长方面与中国情况不同。中国生产率的增长主要依靠的是两次结构性改革,并非创新和技术的使用。
的确,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资源严重分配不当,但只需要减少这种错置,将资本从劳动生产率低的领域转移到劳动生产率高的领域就可以带来生产率的极大提高。而当前中国将工人从生产率较低的农业部门和国有企业转移到更高生产率的制造业和私营企业正是在减少资源错置。倘若这一举措继续下去,同时也注重资本和投资的重新分配,那么可能带来显著的生产率增长。
换言之,中国目前远没有达到自身可以达到的生产率极限,更不用说达到世界生产率的极限。
80年代的日本和今天的中国无论在经济基本面方面、发展阶段还是宏观经济政策上有着重大的区别。
这并不是说中国就没有当年日本同样的挪用银行信贷、持续贷款给僵尸企业等问题带来的挑战。即使中国增长前景和发展道路不同,这样的风险也还是存在的。
认为当今的中国就是当年那个经历“失去的十年”的日本这一简单粗暴的观点似乎很刺激,但的确缺乏缜密的调查。尽管不能保证“中国第一”,但中国起码不会进入失去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