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2017“丝绸之路·华山杯”国际青年足球锦标赛在陕西渭南举行,中国U16首战0-4不敌日本U16。0-4的比分,或许还不能完全显示中日之间存在的差距。上半场中国队便3-0落后,一脚射门都没有,甚至大部分时间都被对手压制在本方半场。如果不是下半场日本队轮换了大部分主力,也许最后的比分差距还将被拉大。
而从比赛当中的某些细节,我们更能明显看出双方的差距。比赛开始前夕,日本队员加紧热身,而中国队员则围在一起聊天。中国队员受伤倒地,第一位上前表示关切的是对方球员。原本是场上跑动最少的位置,镜头却捕捉到了中国守门员满头大汗的特写;与之形成反差的,是日本前锋轻松的表情。
纵观全场比赛,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中国U16的队员在身体、技术、意识等方面,几乎与对手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而从比赛失利背后映射出的,是两国青训体系的差距。中国的青训体系长期以来为人所诟病。不可否认,中国民间存在着众多好苗子,加上近些年,国家的重视、相关俱乐部加大投入,青训也有了起色的迹象,但当中的大部分模式却并不完全适合自身,加上“读好书才是出路”等类似的中国家长式的意识,导致长期以来都无法输出好的成品。
这里,需要提一下日本的足球青训体系。日本青训向来重视校园足球培养,最明显的一点是,几乎每一个日本高中校园都配有足球部。从1917年起,日本就开始举办高中足球联赛,参赛队伍多达48支。加上电视台长期的转播,使得该项赛事的火爆程度一点也不亚于J联赛。从场地、装备、规则等方面,赛事都严格按照职业比赛来操作,目的也是为了通过竞赛为国家输送优质的足球人才。
16岁,正值青春期,也是检验青训球员技术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单从这场比赛,我们足以看出双方青训成果上的差距。诚然,罗马城并非一日建成,好的体系也并非一蹴而就。我们只是希望,显著的成效不要来的太晚,成熟的体系不会只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