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丰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因此,近来所谓自民党“独大”,从该党外部的政治制约要素考量,其实就是因为日本政坛左翼政党的普遍式微和失声,导致日本政治生态畸形发展的后果。
政治生态自有其运行规律,日本政坛左翼力量何以边缘化到如此境地,其背后的动因到底如何?在日本当代政治坐标系中,左翼力量为何难与占主导的右翼势力分庭抗礼,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政治学上的左右概念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进入近代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日益壮大。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治组织也应运而生。进入19世纪后,伴随着国际工运的迅猛发展,左翼政治团体开始为劳工利益而奔走呼号。曾几何时,左翼力量被视为现代政治舞台上的一支正义力量,并遍布世界。左翼政党的力量之源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来看,正是19世纪末诞生的现代工人阶级。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部分知识分子引进西方政治的“左右”观念,然而,当日本以及西方社会进入到20世纪70年代后,信息革命诱发的第三产业巨大变革,第一产业劳动者(农民)与第二产业劳动者(工人)的人口比例急剧下降。旧式左翼政党的政治理念是否成为第三产业(服务业)劳动者的自由福音?
显然,日本社会与日本政坛的现实告诉我们:并没有。
在资本主义各国中,政党的群众基础、意识形态、施政纲领与施政效果(政绩)有一个递进联动的关系。日本社会进入“一亿总中流”时代后, 左翼政党的革命话语与民众需求脱节,其本质就是意识形态与群众基础的背离。 为了适应变化,左翼政党都基本选择了路线转向。在其转向过程中,政治口号对“劳动—工薪”阶层的激励功能急剧退化,并与其他中、右翼政党政治纲领趋同,这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利益的总体同质化。
日本政坛左翼力量的代表——日共的现行纲领也体现了现代日本社会的变迁趋势,但作为其标志性的象征,日共意识形态仍然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 一方面,意识形态作为政党身份“识别码”使其保持了原有的左翼特征;但另一方面,却导致在社会转型中无法与社会发展潮流完全契合。除日共外,同为左翼的日本社民党由于转型失败,已经严重边缘化,其政治纲领越来越难以在当代日本社会中赢得“下层”民众的青睐。 更无法像欧洲各国社会民主党那样,依然保持较大的政治影响力。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