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日本民进党临时全国党代会上,前原诚司竞选该党总裁胜出,昨日启动的党内各项人事任命,以及构筑秋季临时国会选举的“举党一致”态势,成为近期的工作重点。这标志着日本左翼最大政党朝向大选备战工作迈进了一大步。
据日本朝日新闻消息,本月2日,民进党新代表前原诚司(前外相),起用山尾志樱里(前政务调查会长)为干事长。代理代表枝野幸男(前官房长官)与曾任前原氏阵营选举对策本部长的大岛敦(前总务副大臣),选举对策委员长一职拟由支持在野党共斗路线、曾任枝野选举对策本部长的长妻昭(前厚生劳动相)担任,从而确定新“执行部”主体人事架构。前原此举一方面是在民进党党内最大限度的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另一方面着眼于该党的长远发展。正如9月3日他在京都时强调的,这次人事安排争取让每个人各得其所、发挥所长,形成老中青不同“世代”的梯度人才架构,为党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然而,党首选举不及半月,该党近期爆出的已指定为干事长人选的前政务调查会长山尾志樱里因丑闻离党事件,对积极准备秋季临时国会选举的民进党来说不啻一拳重击。围绕山尾志樱里的离党,党内外对新执行部的危机应对能力提出了广泛质疑,而这只是民进党高层向心力、控制力弱化的冰山一角。
就目前来看,民进党首前原诚司尚未提出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有力度的应对措施。从根本上讲,这正是民进党内各种派系势力分化重构导致内部凝聚力瓦解的表现。民进党既需要一名能够平衡协调、统领党内各派系的、强有力的领导人,又需要一套符合当下日本社会民众政治心理预期的施政纲领。但是,这恰恰是目前各个在野政党所缺少的。相比之下,右翼的自民党以修改“和平宪法”为志业,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客观上起到了将立党宗旨在施政层面“一以贯之”的心理效果。对普通民众而言,自民党等右翼势力的执政目标异常明确,且给人以“百折不挠”的使命感,尽管这对东亚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并非福音。
战后以来,日本政坛并未发展出类似欧美某些国家的两党制形态。上世纪中叶,日本所谓“55年体制”确立后,自民党长期独占政权,少数时期与其他政党联合执政,但基本格局没有大的改变。泡沫经济时代,自民党经历了一个较为短暂的调整期后,重新成为绝对执政势力。2009-2012年民进党前身的民主党登台执政,也没有给日本政坛带来根本性的变化,自民党依然是日本政坛最大的政治力量。因此,此次民进党的党内重新整合,必须要以“政权交代”为核心目标,若长期在野,就难以避免本党的边缘化、泡沫化趋势,并加速党内的离心倾向,这是典型的“在野常态化”导致的政党危机。显然,依照目前日本政坛左翼力量普遍消沉,日本社会右倾化、保守化总体加深的形势来看,民进党必须联合其他在野力量共同战斗。所以,在针对此次秋季临时国会大选的竞选纲领中,与日共等政党的联合就成为一条重要选项。
日共领导人志位和夫曾于上月31日表示,日共坚持的在野党共斗路线,两年来取得了诸多成果,今后必然继续坚持该立场,并期待与民进党之间更好的合作。因此可以说,在野党的“共斗”是作为制衡自民党、提升左翼政党政治实力、抵消国内右翼影响的一项重大战术举措。但是,民进党内对于共斗路线的反对声源源不断,这与其形成过程中带有鲜明的自民党“血统”有关。以共斗路线为标志,在民进党内可以明显划出支持派和反对派的两大阵营,因此,该议题很可能成为继续诱发民进党内部爆裂的一根导火索。
此外,在对华关系上,民进党目前的两位主要领导人前原和枝野都有反华前科,且在修宪等问题上,前原与自民党有着较高的一致性。这意味着民进党本次秋季“大考”中,竞选纲领核心议题与自民党恐怕本质上无太多差别,在争夺选票过程中,可能毫无区分度。但是,民进党等在野党如果不能在此次秋季大选中取得不俗的成绩,那么民进党等在野党势力不仅面临彻底泡沫化的局面,整个日本国内短期内再也难以产生制衡右翼势力或反华势力的较强政治力量。而反右翼势力的缺乏,从侧面强化了右翼在日本政治生态中的强势地位,从近期看,这正是安倍政府四面出击,妄图深化日美合作搅乱东亚局势,并趁机浑水摸鱼加速修宪的内部驱动力;从长远看,政治生态恶化的日本将对东亚区域和平与稳定造成难以预料的不良影响。(作者系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