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界面;作者:聂琳
日本经济自2016年初以来渐有起色,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其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连续六个季度扩张。不过,此前经济低迷期形成的“通缩思维”仍然深植于日本人心中,导致家庭和企业不愿消费和投资,而是大量持有现金和进行储蓄。
日本央行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日本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同比增长4.4%,达到创纪录的16万亿美元,为连续第四个季度上升。其中,现金和储蓄存款占51.6%,同比增长2.6%,为连续第42个季度上升。
日本家庭和企业持有现金和存款情况。来源:Zerohedge
日本经济从1990年代开始陷入衰退,持续20多年的经济低迷和薪资增长停滞导致民众对经济增长前景缺乏信心。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原本就厌恶风险的日本人因担心目前及未来的收入而更加不愿意支出。
8月日本消费者信心指数(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从7月的43.8下降到43.3。虽然日本消费信心持续从金融危机后的低点回升,但依然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也远远低于198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水平。
除了担心未来日本经济,日本人的另外一个担心是政府可能因为提高遗产税而加强对私人财产的监管。
“人们担心未来税收可能增加,当局可能会突然收紧监管。”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Dai-ichi Life Research Institute)首席经济学家熊野英生(Hideo Kumano)今年4月接受采访时说。除非这些担忧消除,日本政府将阻止不了民众保护自己的财产,包括将财产转移到国外。
此外,日本央行实施的低利率政策也是导致日本人囤积现金的原因。日本央行从2016年1月开始实施负利率,希望借此刺激日本人增加支出。不过,目前看来,这一政策在某种程度上适得其反。存款利率下降造成人们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下降,在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日本人目前宁可储存现金,也不愿消费。
不仅家庭不愿意消费,企业也不愿意投资。日本央行周三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企业持有的现金和存款也达到历史高位。
大量持有现金和存款是金融危机后企业积累现金储备的应对措施。虽然企业需要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来满足运营和金融风险管理的需要,但是,持有太多现金会导致企业投资不足,从而不利于经济增长。
随着日本央行在2013年4月启动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以及在2016年实施低利率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日本企业固定投资已经基本恢复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水平。不过,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却还没有达到危机前水平。
日本央行在今年7月发布的经济活动和价格展望报告中称,日本固定资产投资可能继续适度增长,这主要受到宽松的金融环境、较高的增长预期以及2020年东京奥运相关投资影响提振。
日本央行在周四(9月21日)的政策会议后宣布维持货币政策不变,即将商业银行在央行部分存款的利率维持在-0.1%;继续购买政府债券,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零附近;维持每年将货币基础扩大80万亿日元的计划不变;继续购买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和日本上市房地产投资信托(J-REITs)的股份。
不过,日本央行此次议息会议上出现了一个更偏“鸽派”的不同声音。新当选的政策委员会委员片冈刚士(Goushi Kataoka)成为9名委员中唯一一个投票反对维持货币政策不变的。他认为,在目前的宽松政策下,日本通胀几乎没有可能在2019年达到2%的目标。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称,日本央行认为在不实施额外货币刺激措施的情况下,日本经济的稳定复苏会逐渐使通胀加速上升,达到2%的目标。
在2013年启动史无前例的资产购买计划时,黑田东彦预期日本通胀在未来两年时间里将达到2%。不过,今年7月日本央行被迫第六次推迟实现通胀目标的时间。日本8月通胀同比上升0.4%,与此前三个月持平。
(注:本文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均不代表凤凰国际智库立场)
欢迎关注凤凰国际智库官方微博:https://weibo.com/u/5368195773